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辛亥之鋼鐵基地 - 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南旱災

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南旱災[第2頁/共3頁]

是以,呂梁將是要藉此機遇激起統統民氣裡的那種認同感,同屬於一個民族、一小我種的認同感。讓周樹人進入災區考查、並隨時傳回調查陳述以公開頒發,也是想借周樹人感性的筆觸,最大限度的激起這股力量。

站在穿越者的角度,呂梁曉得汗青上的亞洲獨立活動鼓起於第一次天下大戰後,並經曆過第二次天下大戰後達到顛峰。兩次天下大戰使歐洲殖民者力量大損,再也有力支撐遍及環球的殖民體係,跟著殖民地民族認識的覺醒,獨立活動風起雲湧,列強有力通過戰役手腕壓抑獨立活動,隻能承認殖民地的獨立。

到1906年,持續八個多月的旱情更加嚴峻了,很多處所的草根都被吃完,樹皮幾近剝光,哀鴻開端大量滅亡。滿清朝廷不但冇有施助救災,反而因為對外賠款和股票風波,加大了對農夫的剝削力度,哀鴻的賦稅不減反增。駐紮在河南的北洋軍視災情於無物,向本地施加壓力要求供應軍糧!

到達河南境內之前,第一篇考查陳述已經通過通訊聯絡員收回,從河南連綿到長江北岸,無數拖家帶口的災黎正在尋覓傳說中的富庶之地,在那邊冇有饑餓,冇有壓迫,是災黎的天國,隻要肯支出勞動,就能迎來誇姣的餬口。就是這類慾望,鞭策著饑餓的災黎挪動肥胖的身軀滾滾向南。(未完待續。)

呂梁對此還不能吵架,眾口鑠金,這類事情隻能指導,另有儘快的同1、縮小地區之間的經濟差異。實在這類征象對於呂梁來講並不陌生,後代這類環境非常遍及,從紅空人輕視本地人,從太晚人輕視本地人,從東部人輕視西部人,到處都存在。

1906年1月12日,周樹人乘坐馬車到達河南境內,伴同他一起的另有五名武裝保衛,和一名通訊聯絡員。他從報社下級那邊獲得的任務是考查河南災區環境,並隨時發還考查陳述,供報社及時報導災區受災環境。

1906年1月,北方持續時候長達八個月的乾旱仍冇有減緩的跡象。從1905年開端,地處中原的河南、山東、河北等省就開端呈現旱情。農業收成大減,有些處所乃至呈現糧食作物絕收,農夫開端依托吃草根、樹皮保持活命,此中以河南省最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