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新宋1 - 第十七節 武學 二

第十七節 武學 二[第3頁/共4頁]

終究比及年青的天子看完了奏紮,我見他悄悄的把奏紮合上,慘白的臉上泛上一絲紅暈,低著頭彷彿又想了些甚麼,纔開口問道:“子明,想不到你精通兵法,大宋建國以來,未曾有如此詳細的奏紮,且文筆清秀中有著剛烈,剛烈中另有嬌媚……莫非有閨中人互助?”

眼睛溜溜轉悠一會兒,李一俠彌補道:“純父所言極是,須知太學定額亦不過九百,倘若武在文上,必招致清議,可依王相之三舍法,各路黌舍三年卒業,方能夠考兩京之學院,兩京學院亦須三年卒業,方能夠由朝廷授以武職。”

四人吃驚的望著我,覺得我瘋掉了。

如許,幾人群情條除,幾次考慮,終究把武學的條陳擬好,最後由秦少遊執筆,寫了一份劄子。第二天我就趕去麵聖了。

“這幾人都是年青的士子,也很有報效陛下之誌,隻是這些人不喜好科考,臣便有憐才之意,恰好支出府中,原就想有機遇再保舉給陛下。”

當下我便和這幾小我講敘我大抵的構思:“今我大宋有二十三路轄府、州、軍、監二百八十七,縣有一千一百三十五,我輩議立武學,若事事責備,務求武學如儒學普通漫衍到一千一百三十五縣,則非國度之利,實國度之害。何況本朝崇文抑武,民風日滋,倘若以武學與儒學等齊,必受朝野非議,事反而不成行。以是我想若立武學,則除東京、西京以外,僅及二十三路,以免擾動國度。於東京、西京彆離置東京講武學院、西京精忠學院,其下則二十三路各設一武學,為明高低之彆,各路武學僅以‘黌舍’名之,而二十三路武學黌舍之名,我欲奏請皇上以大宋建國以來功勞卓著的大臣名諱或封號賜名之……”

我笑道:“武臣武臣,當目前廷能有幾個武臣?不知事理的要明哲保身,有見地的不會反對,守著私利的也明白,我這個彆例,實在較之武舉,更合他們情意……我怕就怕有人拿祖宗之法來壓我。”

我臉一下子就紅了,因為奏紮中不但僅是條例析論,更有引經據典的,旁征博引,我曉得秦少遊同窗的文筆好,冇想到連一篇講武學的奏劄中,都能讓天子看出“嬌媚”來,真是不成救藥的才子。

吳安國卻有彆的的擔憂,“本日大宋之弊,在於將驕卒怠,固然皇上主持禦試,嘉獎勇猛,然百年之弊,非一朝可除。所辦武門生員,若參軍中招致,隻恐流弊叢生,若不參軍中招致,又恐不免於物議。門生覺得,大人與其請皇上拔除武舉,不如請皇上於禁軍以外,師法漢武帝,組建羽林八軍,平時保衛帝京,戰時可為精銳。而這羽林八軍之將官校尉,全由武學卒業者中提拔充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