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古詩的秘密[第1頁/共5頁]
”甚麼?不成能吧?”我一聲驚呼。
”就是,天涯那邊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趙曉天甩了甩頭:”走,今晚請哥去搞個四飛,讓我消消氣......”
以後我和我媽又聊了一會兒就掛斷了電話。我們母子倆前麵談的一些事情也都是針對阿誰劉聰之墓而談的,我媽說她會去找熟諳的一些專門研討汗青的傳授問問,看這事又冇有能夠是真的?
”這首詩的每一句,都出自一首分歧的古詩。即是八句話滿是拚集起來的。”我媽道:”也就是說,這首古詩是近代才被人湊出來的。傳播了應當還冇多久。”
我一臉瀑布汗。
”不消去了。”我媽道:”這裡的劉聰說的應當就是漢趙光文帝劉淵的第四子,他是汗青上十六國期間的漢國君主,公元310年到318年在位,匈奴族。今山西忻州人。”
他應當不會做了那麼多事情就是為了這個所謂的劉聰之墓吧?
我問為甚麼這麼快就出院了,他說孟潔已經走了,一小我呆在病院冇意義。
對於汗青我現在隻模糊記得一些比較馳名的天子,特彆是亂世期間的汗青,我知之甚少。而汗青上估計要數五胡亂華的十六國期間是最亂的,當時候比民國期間的軍閥盤據還亂很多。各種君、王數不堪數,除了專門學汗青的,估計冇幾個記得那麼多。
”按照史乘記錄,劉淵是在公元308年十月正式稱帝,309年遷都平陽。310年劉淵病卒,劉和即位,後庶弟劉聰弑主篡位。316年晉湣帝降漢,西晉完整滅亡。318年七月,漢主劉聰,也就是漢昭武帝病故,太子劉粲繼立,八月靳準策動平陽政變殺了劉粲。這就是他們一家三代的汗青。”
我估計這幾天趙曉天還是冇擺平孟潔,不然孟潔應當會帶趙曉天一起去。
”你莫非不感覺蓮花村有能夠與劉聰之墓有乾係嗎?”
”那你把這首詩的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再連著讀一遍嚐嚐,看看有甚麼特彆之處?”我媽又說了一句。
我一下就想到了秦政千方百計地想要郭家院子,莫非這事也與這首古詩有關聯?但是他費經心機的想見我爸又是如何回事?
”喔......”我固然冇如何聽懂,但見我媽說的那麼當真,較著是下了一番工夫的,以是我就冇多說甚麼。我媽之前教書的時候是教的語文不是汗青,我可不信賴他冇查過質料就能記得這麼清楚。
”劉聰,我冇傳聞過。”我茫然道。
”冇錯,堯都平陽,說的就是明天的山西臨汾。和我們現在住的寶山市的確還相隔四五百千米,按疇昔的交通來講,不成能葬那麼遠。”我媽道:
”喔......”那瘦子應了一聲,有些戰戰兢兢地瞥了一眼趙曉天,從速朝內裡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