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非十二子[第1頁/共2頁]
若夫總方略,齊言行,壹統類,而群天下之英傑,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乃至順,奧窔之間,簟席之上,斂然聖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六說者不能入也,十二子者不能親也。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之爭名,在一大夫之位,則一君不能獨畜,一國不能獨容,成名況乎諸侯,莫不肯覺得臣,是賢人之不得埶者也,仲尼子弓是也。一天下,財萬物,長養群眾,兼利天下,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六說者立息,十二子者遷化,則賢人之得埶者,舜禹是也。
士君子之容:其冠進,其衣逢,其容良;彷彿,壯然,祺然,蕼然,恢恢然,廣廣然,昭昭然,蕩蕩然——是父兄之容也。其冠進,其衣逢,其容愨;儉然,恀然,輔然,端然,訾然,洞然,綴綴然,瞀瞀然——是後輩之容也。
古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能靜者也,修改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今之所謂處士者,無能而雲能者也,無知而雲知者也,利心無足,而佯無慾者也,行偽險穢,而強高言謹愨者也,以不俗為俗,離縱而跂訾者也。
縱情性,安恣孳,禽獸行,不敷以合文通治;但是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它囂魏牟也。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猶但是猶材劇誌大,聞見雜博。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甚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案飾其辭,而隻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軻和之。世俗之溝猶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傳之,覺得仲尼子弓為茲厚於後代:是則子思孟軻之罪也。
不知壹天下建國度之權稱,上服從,大儉省,而僈差等,曾不敷以容辨異,縣君臣;但是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墨翟宋鈃也。
今夫仁人也,將何務哉?上則法舜禹之製,下則法仲尼子弓之義,以務息十二子之說。如是則天下之害除,仁人之事畢,聖王之跡著矣。
尚法而冇法,下修而好作,上則取聽於上,下則取從於俗,整天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則倜然無所歸宿,不成以經國定分;但是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慎到田駢也。
弟陀其冠,衶禫其辭,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正其衣冠,齊其色彩,嗛但是整天不言、是子夏氏之賤儒也。偷儒憚事,無廉恥而耆飲食,必曰君子固不消力:是子遊氏之賤儒也。彼君子則不然:佚而不惰,勞而不僈,宗原應變,曲得其宜,如是然後賢人也。
假今之世,飾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地點者,有人矣。
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異報酬高,不敷以合大眾,明大分,但是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陳仲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