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平道教[第1頁/共4頁]
此次二人奉教主之命進雒陽城公乾,卻不能帶付薪同往,因而讓付薪自去冀州郡钜鹿等待。等唐週迴歸钜鹿後,再領付薪拜見大賢能師。
付薪心頭熾熱了,暗道:歸正我現下一無統統,又無處可歸,不如臨時信他承平道一信,先有個下落再說。
付薪一陣遊移,問道:“鄙人常自苦讀兵法,倒是不聞承平道之教義如何?不知……”
馬/元義倒也無礙,和藹的向付薪講解了一下承平道之教義,反倒唐周不岔馬/元義講解之簡明,再次說道:“我承平玄門信奉中黃太一之神,教主大賢能師,乃是天降之神君,手持仙書《承平要術》,有呼風喚雨,移山倒海之能。以代天宣化,普濟世報酬已任。是人間千年可貴一見的憂國憂民之活神仙。”
唐周大吃一驚,想承平道信徒遍及大漢十三個州郡,信徒不下百萬之眾,各地百姓或多或少的曉得承平道之教義。漢中之地亦是承平道的一個首要據點,現在天下竟然另有人不知承平道之教義的。
付薪點頭道:“話雖如此,總要先顧得本身,才氣造福於百姓吧。當個小吏,日夜為案犢之事而操心,卻不能一展我之才調,也不能造福於多少的百姓,這又豈是我願。並且朝庭量才而用,當是最根基的,不然……”
唐周也是大喜,忙扶起付薪,接著又向付薪講訴了一些更加詳細的教義,與教中的一些職務之分。特彆讓付薪曉得,教中除了張角以外,另有兩大良師,乃是張角之弟,張寶與張梁二人。其下是八大弟子,馬/元義便是此中之一。又其下是三十六方之渠帥,各領教徒近萬人之眾。唐周固然年青,亦是張角之親信弟子,職位頗高。
說自已自幼在草屋飽讀兵法近十載,習得萬人敵之術,隻是因出身太低,又不曉得寒暄之道,以是被村夫所輕。最後好不輕易借到數萬錢遠走漢中,來到雒陽求官,不想還是因為出身之故無人理睬。滿腹的兵法戰策,全無用武之地了,直到財帛花光,還是茫茫然,出息無亮。
來到火堆旁,頓時感遭到陣陣的暖和,不等付薪上前向兩人伸謝,反倒是肚子先收回了陣陣的空鳴抗議。付薪不由好一陣的難堪,嘴邊的扣問,反而說不出口了。
“特彆是本年正月,天下疫氣橫行,我師親身領數百弟子四周散施符水,大發慈悲,為天人病人治病,不到2、三月,天下疫氣頓消。大漢十三州之人,家家皆奉我師大賢能師之名……”
馬/元義勸道:“有才之人,就如置於布袋當中的鐵錐,遲早有一日會冒出尖來的。能夠小兄弟一開端所求之職太高之故。昔日淮陰候韓信,不也是從做衛士做起的麼。”
東漢光和六年秋,公元一八三年秋。
馬/元義與唐周啞但是笑,唐周說道:“大丈夫活著,當到處為天下之百姓著想,這纔不愧為男兒堂堂七尺之軀,又怎能隻顧及自已一已之私利,或看職務之凹凸行事。要知每個職務,都有每個職務之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