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第1頁/共3頁]
問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問也。說苦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 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 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得意,聖心備 焉。故不積跬步,無乃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 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虎倀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鬼域,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換蟲 旁)之穴無可依托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忄昏〕〔 忄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 不能兩聽而聰。□(“騰”中“馬”換“蟲”)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枝而窮。詩曰 :“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 結於一也。
吾嘗整天而思矣,不如斯須之所學也。吾嘗〔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 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裡。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 假於物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敷覺得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考以通之,為其人以處 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慾見也,使耳非是無慾聞也,使口非是無慾言 也,使心非是無慾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力不能傾也,大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謂之成 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穀〕,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 言,不知學問之大也。於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 “嗟爾君子,無恒安眠。靖恭爾位,好是樸重。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 化道,福莫善於無禍。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 ,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高山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