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勸諫[第2頁/共4頁]
天子竟是問得如此直白,二人互望一眼,王雨農慎重答道:“回皇上,老臣與文遠既受先帝賞識重用之恩,又負托孤輔政之責,是以朝夕不敢有涓滴懶惰,對大夏與皇上不敢有不二之心。皇上即位未久,本是萬事待興。但是皇上雄才初露,大略方顯,大夏不容動亂。而楊致有經世之才,可為幫手。是以老臣與文弘遠膽保舉,萬望皇上謹慎諫納。”
如果早在半年之前,陳文遠與王雨農這番話傳到了趙啟耳中,趙啟恐怕會樂出聲來。俗話說,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大活人有的是。想要躋身朝堂、位極人臣的才誌之士何其多矣?死了王一另有王二,這世上向來就冇出缺了誰不可的這一說。你們風景了一世還在這裡倚老賣老,我還巴不得你們早點給彆人騰處所呢!
趙啟也比任何人都清楚楊致的脾氣與本領。除了唯恐被楊致看輕,悄悄與之較量。另有一個恐怕連他本身都冇成心識到、或者說不肯意承認的啟事,擔憂冇有充足的才氣把握楊致。在心底對楊致懷有深深的害怕感。
“也罷,就算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朕若采取你們的諫言,又該如何用他?他若不能建功,不但耽擱光陰、徒耗國力,朕還要妄自揹負識人不明、用人不善的罵名。他若得以建功,朕該當如何賞他?倒也不是朕吝嗇,加官進爵那都不是題目,隻怕他一定會看得上眼。”
陳文遠既是與王雨農捆綁而來,伸頭縮頭都已無用,慨然加了一把火道:“皇上,楊致文武雙全,更兼財力薄弱,事君以誠,事國以忠,事無大小,素不推委。若不大用,委實可惜!”
二人異口同聲的請罪道:“皇上息怒。臣等絕無此意,萬望皇上明鑒。”
趙啟眼中掠過一絲對勁之色,換了一副嘴臉溫言安撫道:“二位老卿家勞苦功高,朕向來就冇有思疑過你們的忠心,今後仍須辛苦二位卿家對朕好生幫手。朕本日隻是想奉告你們,固然眼下情勢逼人,但朕有朕的難處!”
但是,他們同時明白也瞭解:想要做一個有所作為的亂世強國之君,終其平生都要不斷的與人鬥爭,與事鬥爭,並且隻能贏。不能輸。就算是一個本性純良的好人,也會被磨礪成一個為達目標而無所不消其極的瘋子。
二人不敢直視天子冰冷的目光,一齊垂下頭去。王雨農呐呐而言道:“皇上,老臣還是那句話,臣等隻是一心為國,對大夏與皇上絕無貳心。老臣與文遠的勸諫之言,皇上以為可用則納之,不消則棄之。”
“另有首要的一節是,如果朕冇記錯的話,楊致本年還隻要二十八歲。此番用他建功,天然需求升賞。那下一次呢?再下一次呢?待到他建的功績多了,大了,有朝一日,是不是會有人像你們本日當庭上奏一樣,勸諫朕將這大夏皇位讓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