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有大用的賬簿[第2頁/共3頁]
楊致應允道:“理所該當。等盤點封存庫房以後,你帶上清冊再進宮吧!”
同日,以“事關嚴峻、難以定奪”為由,將三道奏章鈔繕分發至內閣公事房,在內閣掛得上號的宰輔重臣人手一份,供大師預先“商酌”。但留給他們“商酌”的時候並不長,明言次日早朝時分當庭朝議。楊致隻要放心呆在府中當靶子就行,為求“避嫌”,不必上朝。
老爺子這些年來孜孜不倦的努力於混吃等死瞎混鬨。一來是本性使然,二來也是在兒子的慣縱下,多少有點迴避實際的無法。早在幾年之前,就向兒子提出要回故鄉“探親祭祖”。實在是被嚇怕了。現在兒子終究能夠脫身了,乍一聽聞,天然歡樂雀躍。
“行裝務必儘量簡樸,不要甚麼瑣細東西都帶上。我楊家不缺錢,也罕見我弄不到的珍稀物件,回到信陽再采買購置就是了。將庫房內的統統物事盤點造冊,而後封存,將清冊交給我,我另有大用。”
這日午後,金子善奉旨前來侯府,向楊致傳達不必參與朝議的天子口諭以後,又主動將天子的策畫大抵說了。
說來實在也不難瞭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兩國大戰,死傷二十餘萬人,大夏當然元氣大傷,突厥更是喪失慘痛。方纔放下刀槍,就要擯斥仇恨、握手言和,絕無能夠。想讓突厥俘虜衷心皈伏,更是癡人說夢。朔方邊軍回京獻俘,除了耀武揚威、彰顯戰果,還要給朝野高低一個泄憤解恨的交代。此戰俘獲的大多是突厥的王公貴族,在突厥都具有必然的影響力。索力一死,大漠必將墮入諸部爭雄的局麵。留著也是個承擔,不如放歸去任由他們可勁兒折騰去吧!
楊致坦言相告道:“到底哪天出發,我也不曉得,總歸不消等太久了。以是玉兒、妍兒、靈兒,你們要幫老爹儘快代理好家事,整點好行裝。”
說及於此,轉頭叮囑沈玉道:“玉兒,你也帶猛兒去看看嶽父嶽母。我們不在長安,他們的用度也不會有那麼餘裕風雅了,記得帶幾萬兩銀票歸去。你轉告嶽父,叫他切莫來煩我,免獲得時候我給他神采看。另有,我建議他最好也遷回廬州故鄉居住!”
世人不由麵麵相覷:你宣稱有“大用”,難不成是想變賣換成現銀?……可又不像啊?你讓趙妍帶了賬簿進宮乾嗎?(未完待續。)
幾位宰輔重臣各有山頭。倉促之間又能“商酌”出甚麼花樣?趙啟這麼做,擺瞭然是讓他們放話出去罷了。就比如在好戲上演之前,來點劇透暖一暖場。
天子對於三千餘名突厥俘虜的措置,傳聞美滿是“聖心獨裁”,略顯變態:四十歲以下女子,儘皆發配至軍中為奴。五十歲以下男人,儘皆“淨身去勢”,與其他俘虜一齊放歸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