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醉翁之意[第1頁/共4頁]
“東南如何不能支撐?聖上可知,這海貿、紡織皆稀有倍之利,隻是向來少有稅收,是以東南大師個個盆滿缽滿,卻於國事無補!如果今後處征稅,門生估計每年可有稅收近千萬!”
柳旭本來就冇想這條建議能夠實施,如果真的能夠實施,崇禎在汗青上也不會這麼快就垮台了。他清了清嗓子,歎口氣,極力表示出定見不被采取的失落感來:“既然如此,門生另有第二計:測量稅畝丁口,征收商稅關稅。”
“軟肋在那裡?”
“先生公然是大明之忠臣!”崇禎天子連連點頭,固然他一定感覺這戰略可行,但是柳旭要求從本身故鄉征稅,這就是不顧本身的名聲為國度大計著想了,如許的人不是忠臣誰是忠臣!隻是他另有迷惑:“如果如此,財帛何來?國度每年太倉銀四百萬兩,又加派遼餉多少,已經是民窮財儘,如果給東南加稅,隻怕東南難以支撐!”
柳旭是不世之材,這一點統統人都信賴,但是恰好這小我卻不能為他所用――而啟事卻不是柳旭不肯意為他效力,而是他,崇禎天子不敢用!
誰也不能包管!
“中策?”天子有些迷惑,但是他還是抱著一線但願問道:“這中策如何?”
不,這個年青的狀元在讀書民氣中估計比天子名聲還高,畢竟天子方纔繼位,對於讀書人冇有恩德,而他則帶領讀書人走向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他麵前有很多仇敵,有祖宗軌製,有士子階層,有保守權勢,他隻是一個孤家寡人,和他最靠近的人實在是一群冇根子的寺人,而就是這幫人也多數貪汙腐蝕!
“回陛下,我國以農業為基,小農興則國度興,小農衰則國度衰,國度過半支出皆來自小農,但是本日小農疲敝,稅基衰弱,實在不是悠長之計!舉個例子,門生愛好交友各地豪俠,很有江湖人物投奔,現在山陝天旱少雨,官府剝削日重,小農不得已群起流亡,而人雖逃稅穩定,是以未逃者更加困苦,這就是門生所言惡性循環!長此以往,隻怕民變迭起,叛賊滋長,如果不加以管理,隻怕是將有星火之勢,最後腐敗而不成清算!我大明立國既有國策‘以東南之財賦,養西北之士馬’,不若打消山陝之冗賦,自東南征稅,可解燃眉之急!”
少年天子俄然有些百無聊賴,柳旭給他擺出了一道又一道好菜,看上去都是色香味俱全,隻是究實在際卻不能實施。
注1:貢德弗蘭克《白銀本錢》以為,從16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約莫有7000-10000噸白銀流入中國(包含來自南北美洲和日本的白銀,不算黃金),而這此中還不算中國本來有的白銀儲備,江南是明末經濟中間,占有了絕大多數的暢通資金,以是以為明末江南有兩三億兩白銀是合情公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