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韓有“張良計”;楚有“過牆梯”[第1頁/共3頁]
“稟報王上,秦韓是否修盟伐楚還未證明,不過韓國的軍隊已經退守宜陽。”那臣工秉承道。
“甚麼?秦與三晉之韓國重修盟好了?”朝會上,楚王的聲聲響徹在廟堂大殿,瞪眼直視著殿下稟報的臣工。
“陳軫先生但說無妨!”
了結韓國之事,公孫衍重振信心而入衛國,激烈的預感奉告他衛國的舞台會在讓他的宦途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不過回到衛國的犀首第一時候向衛崢請罪,並說出了他為韓王最後一次所獻國策。
衛國現在是一方麵磨刀霍霍,枕戈待旦,另一方麵也是安閒淡定的籌辦韓、魏、秦、楚四國混戰,本身坐山觀虎鬥,抓住機遇便咬上一口。
公孫衍分開韓國之前向韓王保舉武安侯韓朋歡迎他的位置,韓王采取了犀首的建議,任用韓朋。雖不如犀首,但韓國真的隻能矮個子裡拔高個子。
屈原的目光從陳軫身上移開,繼而直視著楚王:“函穀關一戰,楚已失期於天下,陳軫先生想要出國再次失期於天下?”
“啟奏我王,臣確有一策。”
“善――!”楚王已然情意已決,要用陳軫的戰略,便問道:“陳軫先生此前說備厚禮於韓,以果斷其暮楚之心而伐秦,那送何禮方為安妥?”
當張儀入秦以後,深得秦王仰賴,幾近無事不問張子,與公孫衍一樣,陳軫在秦國得不到重用,一怒之下便投奔了楚國。
“先生主戰?秦為群雄之首,虎狼之國,楚能戰否?”楚懷王精力微振,問道。
“不送厚禮,韓國如何中計而與楚國盟?秦韓隻要平生戰端,戰則秦韓皆累國傷民,秦勝亦兵疲,而韓國大敗必擺盪國本,因而大王則可出兵乘虛而入,一起武關光複秦占楚國商於六百裡地,一起由南陽郡北上再取新城一郡,韓國元氣大傷斷無守境之力,大王欲失而複得不過是囊中之物,乃唾手可得啊。”
陳軫是齊國人,孟軻孟夫子未曾入齊國時,陳軫被齊威王重金禮聘在稷放學宮任學宮之長以講學,在齊國的宦途生涯也是成績斐然,靠著一副伶牙俐齒的口舌之辯,隻說了一個“畫蛇添足”的故事便為齊國不損一兵一卒而退了楚國強兵。
“商於之地為我楚國祖地,卻至今為秦所占,左徒之言不無事理,與秦伐戰諸位覺得如何?”楚懷王點點頭,又麵向群臣而問,過了好久未曾有人言,楚王的目光落在了一個謀臣身上,頓時一笑,點名而道:“陳軫先生有何高見?”
“服從我王――!”
“那陳軫先生覺得該當如何?”楚王不動聲色的說道。
楚王當眾點名,陳軫不得不答,便當即出列拱手一禮,不卑不亢的說道:“啟奏我王,臣覺得楚國能戰。”
“甚麼?”楚王一愣,乾笑道:“先生談笑了,這份厚禮實在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