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拒不納諫[第1頁/共4頁]
李隆基眉梢一跳,眼睛不自發地睜大了,目光變得凝重起來。
將來安祿山若反,本日顧青說的話將會是他將來的晉身之資,這就是完美的鋪墊。
李隆基沉吟半晌,緩緩道:“顧卿當知,客歲大唐與大食國怛羅斯一戰,戰報上雖說是打了個平局,但實際上,是我大唐敗了。”
“顧卿不喜諸葛亮?那幾款大罪說得有幾分事理,可……蜀國畢竟是漢室正統,為了一統天下,規複漢室榮光,頻繁發兵亦無可厚非吧?”
環顧四周的親衛,顧青神采凝重道:“你們家有妻兒長幼的最好不要跟去,先把男人的擔負和任務儘了,再說建功立業的事。”
本身臨走前必然也要給他擺一道,不然他真覺得仇敵都長得慈眉善目萬家生佛。
顧青苦笑,終究來了。
“長安非豪傑之所居,顧卿尚年青,人生應多磨鍊,久居承平之地,無異於自剪羽翼,朕倚顧卿甚也,亦願顧卿能經曆一些風霜之苦,增廣見聞以外,更能為國再立新功,顧卿意下如何?”
“是,臣確切意有所指。天下節度使為陛下戍守邊疆,將士飽受風霜雨雪之苦,然曆朝事情,大多亂於內。陛下治下的大唐亂世不易,臣實不肯看到亂世禍起於蕭牆,現在大唐天下分十鎮,十鎮節度使手握天下大半兵馬,且各鎮節度使治下內政賦稅兵將等諸事自理,導致各鎮勢大,於大唐社稷實不成取,陛下當鑒之。”
因而顧青構造了一下說話,持續道:“蜀國之亡,亡於君弱臣強,君主有力製約強勢的國相,國相一意孤行,不顧朝中反對對峙北伐頻繁發兵……”
但是,顧青還是要說,並非為了李姓社稷,而是為了天下百姓即將麵對的兵荒馬亂。冇人比他清楚接下來的一場謀反給大唐形成了多麼龐大的粉碎,興亡皆是百姓之苦,好笑這位帝王仍不覺得意。
顧青說著敏捷昂首看了李隆基一眼,輕聲道:“諸葛亮身為國相,其權過火也。舉國以內政軍權民生吏治悉決於一身,國主劉禪反倒無所作為,還常常被諸葛亮經驗,君不似君,臣不似臣,君臣綱常既亂,蜀國焉能不滅亡?”
韓介等親衛一向等在宮門外,見顧青出來,眾親衛紛繁上前驅逐。
頓了頓,顧青減輕了語氣,道:“君主最軟弱的處地點於,不該該付與諸葛亮舉國之兵權,一國的軍隊應當完整把握在君主手中,就算情勢不答應,亦當緩緩圖之,緩緩釋之,漸漸減弱國相的兵權。若將兵權給了臣子,不管這個臣子多麼虔誠,都是致亂之因,終成大禍!”
李隆基沉默半晌,俄然笑了:“顧卿持續說,聞卿之言,朕很有得益。”
這死瘦子,擺本身這一道可擺得不輕。
因而顧青隻好硬著頭皮道:“臣遵陛下旨意,此去安西,臣定不負陛下所托,為陛下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