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吐蕃策[第1頁/共5頁]
道分歧不相為謀。
看來天子是非常但願顧青的平吐蕃策能夠實施的,畢竟是撤除吐蕃這個百年大患的絕佳良機,難的是大唐亂世多年堆集下來的國本能夠要因為此策而破鈔大半,萬一弄巧成拙,破鈔掉的國本今後打了水漂,風險太大。
楊國忠歎了口氣,他曉得天子要議的是甚麼事。
楊國忠緩緩道:“顧青的平吐蕃策究竟是好是壞,我不予置評,但毫無疑問,陛下是很動心的,不然不會三番兩次召我等商討,哪怕反對的朝臣很多,陛下仍要我們冇完冇了的商討,為何?陛下清楚是在研磨你我,磨到統統人不得不同意了,此策便可頒行下去……”
確切應當恰當製約一下顧青的權益,都護府裡僅僅一個邊令誠是不敷得,比來邊令誠的奏疏裡隻說顧青如何治城有方,如何領軍練習,絕口不提顧青的任何恰當之處,李隆基本來還在奇特邊令誠為何比來如此客氣,現在細心一想,恐怕這個邊令誠已靠不住了。
陳希烈點頭,老頭兒平生保守脆弱,難當大任,但三觀還是很正的,對楊國忠這番談吐頗不附和。
寺人走出殿外,朝二位宰相笑道:“二位相爺,陛下召二位覲見。”
陳希烈忿然,正待說甚麼,楊國忠卻搶在他麵前開口道:“臣也覺得此策可行。啟事同郭大將軍一樣,利大於弊,勝大於敗,即使事敗我們喪失的不過是一些賦稅,以大唐的國力,三五年內揹負得起,至於陳相說甚麼吐蕃會惱羞成怒,這個……有點冇事理了,我們就算不可此策,以吐蕃的本性莫非就不主動犯境了嗎?莫忘了前幾月吐蕃入侵於闐,奪其城,屠其民,他們也是毫無來由便犯境的,既如此,為何大唐不能主動行此毒計,反製於敵呢?”
“戰馬增一萬匹,兵器弓弩兩萬件? 箭矢弩矢各五十萬支,糧草支應安西全軍半年所需,征調關中民夫赴送安西都護府。”
李隆基嗯了一聲,皺眉不悅道:“顧青不是在西域方纔毀滅了吐蕃兩萬雄師麼?此戰已然傷了吐蕃的筋骨,幾年以內吐蕃不敢再發兵,難道天時天時合法時也?”
“就算失利,喪失的也不過是賦稅罷了,如果勝利,對大唐而言便是莫大的好處,今後大唐周邊鄰國再無勁敵,大唐可放開手腳,將一部分兵力卸甲歸田,這些兵力回到故鄉便是勞力,不出幾年便能讓國庫再次豐盈起來,故臣覺得,此策可行。”
韋見素沉吟半晌,道:“臣亦附議楊相和郭大將軍所見,不過臣另有一事,若欲實施此策,那麼安西都護府的位置便很首要了,此策之行大多要靠安西的,現在是青城縣侯顧青掌安西軍,安西四鎮大多也在他的掌控下,這個……陛下,授臣權益不成太重,臣非是對顧青有仇忌,隻是感覺應對顧青之權有所製約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