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君臣奏對[第1頁/共5頁]
李隆基高低打量著他,點頭道:“顧青,你這身子可不可啊,朕已是六十多歲年紀,走山道仍不足勇可賈,那些隨駕的朝臣年紀都比你大,他們也冇你這般不堪,年紀悄悄的,為何身子如此荏弱?”
這是他第一次與顧青正式議論朝政,李隆基冇想到顧青這個不滿二十歲的少年竟然對朝堂有這般見地,委實令他吃驚。
“你啊,真會說話,每次你說完巴結之辭,朕都感覺不賞你點甚麼未免對不起你的巧舌令色。”李隆基大笑,表情愈發開暢了很多。
“口蜜腹劍”的稱呼不是白來的,論策畫論聰明論鬥爭經曆,李林甫比顧青不知強了多少,幸虧顧青到長安時李林甫已病入膏肓,就算顧青獲咎了他幾次,李林甫也冇心機跟他這個小人物計算,厥後左衛貪腐案算是把李林甫獲咎狠了,但是當時李林甫正處於風口浪尖,不敢抨擊顧青,顧青算是逃過一劫。
李隆基盤腿單獨坐在殿內,神情仍然陰霾沉寂。
李隆基饒有興趣地笑道:“‘格式有失’?你細心說說。”
隨駕的高力士見天氣已晚,因而上前勸道:“陛下,已入夜了,不如回駕華清宮吧。”
以目前來看,僅僅靠楊國忠是對抗不了太子的,李隆基擺佈考慮,感覺還應當攙扶一小我,但是朝堂固然人才輩出,但真正能自成一派助李隆基均衡朝局的人卻一個都冇有,陳希烈雖為左相,但脾氣失之荏弱無魄力,餘者諸如李泌,房琯,韋見素,崔渙等人,要麼早已站好了陣營,要麼才調膽略有完善。
剛到宜春閣前的廣場上,天子的儀仗已緩緩啟行。
李隆基皺眉,煩躁地揮了揮手,令殿內歌舞停下。
李隆基身著常服,在兩三百名羽林衛的簇擁下,麵無神采地朝山上走去。
沿著驪山星鬥湯前麵的山道緩緩上行,步隊越走越長,火線數十名羽林衛開道,李隆基走在中間,前麵跟著顧青等隨駕朝臣,彷彿感遭到李隆基陰霾的表情,數百人的步隊鴉雀無聲。
因而顧青擱下了碗筷,清算了一下本身的衣冠後,翻開門隨寺人前去宜春閣。
拋開清閒中立派不算,現在朝堂最大的兩個派係是東宮和楊國忠,李隆基對東宮一向懷有戒心,從冊立李亨為太子的那天起,李隆基便一向在成心偶然地打壓按捺東宮權勢的生長,畢竟太子是天下獨一一個能名正言順擔當皇位的人,李隆基驚駭太子腦筋俄然不沉著,糾集軍隊搞出甚麼“清君側”之類的把戲,這類事在大唐曆代帝王裡呈現太多了。
顧青陪笑道:“臣食君俸祿,不需求彆的犒賞,隻盼能多為陛下分憂,讓臣儘一儘臣子的本分,纔不愧對朝廷每年給臣發下的俸祿糧米。”
傍晚時分,顧青也獲得了李林甫歸天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