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8章 延安郡公[第1頁/共3頁]
住驛館會有各種不便利,李多壽直接婉拒了,帶著張光憲出禁中,籌算去主公府上送達家書,趁便在那兒住下,多久都冇事。
很快到了樞密院,值守在這兒的是尚書左丞、樞密直學士邊歸讜,但二人是幕僚,級彆太低,可得不到親身訪問,由一名樞密承旨代收了湊章,問他們要不要安排住處,這就是要打發他們歸去了。
邊歸讜,表字安正,幽州薊縣人,時近五十歲,為官辦事比較樸重廉潔。因前些光陰永興軍府走軍驛轉遞上河湟戰事捷報,天子已經發下話來,有河湟招討行營的湊章,當即呈進宮去。
邊歸讜順勢遞上木盒,內侍呈上禦案,郭榮翻開來一一細看,他倒是冇甚麼不測之色,很快就看完,放下湊本道:“章鉞的設法不錯,卿有何建議?”
李多壽倒是很清楚了,這一團亂麻一樣的各種兼領,普通人是真搞不清楚。這主如果因人而異的,以是這期間就是效力低下的人治,而不法治,所謂軌製,也就是個大抵上的法則安排在那邊,可不是大家都遵循的。
湊章是裝在一個小木盒裡,邊歸讜是要先核閱的,他翻開來一看,並不是普通節帥那樣謄寫在白絹上,而是一大疊湊本卷宗,每一疊都有紙袋包裝,書有標簽封麵。
實在就是如此,自中唐藩鎮鼓起以來,樞密院的威權是日漸增重,中書省垂垂有點拾遺補缺,以備天子谘問的意義了。但大周立國以來不一樣,從先帝郭威期間,就成心壓抑樞密院,加強中書省,可常例還冇改,節帥們湊事都是直接往樞密院。
“臣見過陛下!有河湟招討行營湊章。”邊歸讜提著紫袍下襬,快步下台階見禮道。
“這份筆錄先封存,相公們過問也不要拿出來,等某進宮返來再說。”邊歸讜將原件清算進木盒,夾在腋下回身出西府大院,過月華門、宣佑門前去金祥殿。
分為一階段戰事顛末詳細湊報、各級軍官軍功升遷、戰後防區規定、將來管理打算、二階段作戰打算等五大項。而這每一項,都謄寫有綱領,可謂是詳細清楚,一目瞭然。另一份是張建雄的,所說的事大抵差未幾,但謄寫情勢不一樣。
“官家!邊學士求見!”前麵帶路的小寺人還在台階上,趕緊遠遠地喊了一聲,就見郭榮便站住了,瞥見台階下的邊歸讜,便回身走了返來。
張光憲很年青,才二十歲,是初此進皇城,從右掖門出來,跟著李多壽前麵東張西望。李多壽多次回京代章鉞跑腿,倒是熟門熟路。
“那樞密院的權力可大了,處所上不都是節帥管理州縣嘛!六部豈不是形同虛設……”張光憲對都城高層權力佈局不清楚,但他很聰明,能舉一反三,李多壽一說他就明白了。
郭榮對各級官製是很熟諳的,一開口就定下了初級軍官的封賞。因為按常例,五品以上文武官員授官,都需求天子製書任命,這叫製授;而五品以下則為中書省敕命,這叫冊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