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拯救大明:從大明最後十七年開始 - 第317章 朱信的建議

第317章 朱信的建議[第2頁/共3頁]

對於崇禎的所作所為,明清之際的史學家、文學家張岱就曾批評崇禎道:“先帝焦於求治,刻於理財,渴於用人,驟行於法,乃至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耳目之前,另有一翻竄改,向後思之,訖無一用,不亦枉此十七年之載!”

不過,他有言在先,也不好發怒。

“當然另有了!”朱信放下瓷碗,一抹嘴,頓時就開端說了起來。

“陛下,剛纔我說的是計謀上,現在我要說內政上,其一就是要確認耐久政策,而不能朝令夕改。當年秦能滅六國,就是在滅六國之前的百年之間,秦人按照商鞅製定了政策,同一思惟,一心一意天下高低,隻為滅六國辦事。如果陛下要平遼,就必必要將朝政重心放在平遼之上,以傾天下之力光複遼東。”

朱信說完以後,崇禎神采微變,顯得非常不悅。

“此事,朕也曉得,整飭吏治,是一件耐久的事情。”

“那愛卿有何高見?”崇禎很想聽聽朱信的體例。

聽到朱信這一別緻說法,崇禎笑笑,頓時來了興趣。

這實在也是最為穩妥的體例,如果代善不降,疇昔朱信的設法也是要結合蒙古夾攻後金。現在代善從後金內部分裂出來,並被朱信製形成為了皇太極的仇敵,結合蒙古夾攻後金的操縱,那就更加有需求了。

在表裡夾攻之下,皇太極隻能疲於奔命,底子冇體例顧得上持續襲擾明朝了。

朱信也把話挑瞭然——就彆再逼我給一個確認時候了。

都說五年是一個坑!

農夫就算不造反,這幫地主富戶仕紳起首就造反了。

朱信點點頭,端起瓷碗吸溜一口,咧嘴笑道:“我說了,我看題目的高度,遠不及陛下和袁督師,不過按我看來,平遼,疇昔是一件難事,可現在卻一定。”

“實在,隻要讓那幫地主仕紳老誠懇實遵循地盤多少交征稅賦,百姓也就不會那麼累了。”

崇禎的急於求成,頻繁改換官員,朝令夕改,在自我的不竭否定中,白白華侈了十七年貴重工夫。而官員們朝夕不保,那邊另故意機去思保家衛國之策,大多把心機破鈔在如何自保上。

喜好挽救大明:從大明最後十七年開端請大師保藏:挽救大明:從大明最後十七年開端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要遵循朱信如許,逼迫著天下地主富戶仕紳都把產業交出來,那可還了得?

“是陛下說要一個月,急有急的體例,慢有慢的體例。”

又是五年?

崇禎冷冷一笑,轉頭道:“你這句,是驚駭獲咎袁崇煥吧?你小子,說那麼多,不過就是要奉告我,平遼之事不易對吧。不過你放心,你有甚麼話,今晚都能夠和朕直說,彆的朕對於袁崇煥,是充分信賴的,你能夠放心,不需求有所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