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我是誰?[第3頁/共7頁]
統統人麵麵相覷,真冇有想到李相對此事的反應是如此狠惡,相必皇上也必然會同意。統統人回家後的第一件就是清查家裡的財產地點,凡是在外洋有財產的立即登記造冊以備朝廷能夠的查驗。李鴻章也不例外,家中大小事都是菊藕在籌劃,這事必必要交代清楚。李鴻章以為,大清的官員再是混蛋,即便殺了頭這財帛老是會被抄入國庫,終究拿出來用於扶植。但存在外洋就不成以諒解。如果不加以嚴曆懲辦,那官員不便能夠藉著外派留洋的名義將孩子送走,而本身便能夠在海內玩了命的撈錢,一但風頭不對便能夠跑路。跑掉就一家團聚。跑不掉起碼兒孫輩衣食無憂。如許一來,海內的財產不就被轉移到外洋去了嗎?大清費經心機富國強兵,就為了讓官員把財產轉移到外洋?這不是資敵是甚麼?資敵向來都是誅連百口乃至全族的重罪。這點冇得籌議。
自從第一屆京師大書院學子鬨出的連雲港事件後,大書院內就增加一個稱之為社會實際的學製。要肄業子在校學習期間就要參於各項勞動,比如學農業的就要去大書院自留地種地、學養殖的就要去豬圈養豬去牛欄放牛、學產業的要去工廠開機床乾活、學醫學就要去采藥當護士。學理科的最累,不但要搞好黌舍內的鼓吹報欄,還要參於到報館的事情裡,乃嫡親身上街賣報。冇體例,隻要社會實際這一科拿不到合格,即便本專業滿是滿分也拿不到畢業證。四年就讀下來還冇完事。固然第五年不需求再上課了,但朝廷會分撥下來諸多事件需求他們措置,這一年拿不到合格的考評也是冇有畢業證的。當然了,能獲得優良的就有機遇直接入朝為官,三五年後就有機遇回家做一任縣令,這就是天大的光榮了。
“李相請息怒。門生覺得不當。”掌天下財務的林啟兆立即出麵勸止:“現在國人在外做買賣的越來越多,不把現錢存在外洋銀行。這買賣就不好做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