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蠢蠢欲動[第4頁/共5頁]
“哦?”慈禧如有深意的看了眼世鐸,漸漸坐回椅中:“皇上這麼做是有些亂來了,以哀家看皇上是不是另有深意。皇上這是要乾甚麼呢?”
“混鬨!”不等世鐸說完慈禧就怒了:“跟反賊有甚麼好辯的,他還要不要做這個天子了?”
“太後您是不曉得呀。皇上不聽主子等人勸諫,隻知一味強行鞭策新政。現在上朝如同應景普通,朝廷大小事件皇上也不再於軍機處商討,而由皇上的秘書處決之。”世鐸長歎一聲。
方纔進入臘月的北京,北風仍然凜冽。一頂肩輿被侍衛環抱著快速在官道上行進,往頤和園方向趕去。
頤和園寧壽宮內慈禧的肝火不但嚇倒了前來陳述的世鐸,連全數都出去在宮門外的寺人宮女們都被嚇到不敢出聲。慈禧阿誰怒呀,你光緒不想當天子那就讓賢。人家都要把你這個天子給反動掉,你不去砍了他的頭反而去跟反賊辯論?
世鐸頓時磕了幾個頭:“太後老佛爺明鑒。皇上現在正大力推行新政。特彆是在兩江和東北兩地。東北地廣人稀又剛經烽火故推行阻力不大外。但皇上新政在兩江推行之時,卻因為處所官員對新政陽奉陰違而推行不力。為此兩江總督嚴複建議皇上直接從大書院派出學子出任處所縣令,以利於新政之推行。主子覺得,皇上此舉名為推行新政,而行收權之實呀。”
不,當他決定去頤和園見慈禧太後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做出了決定。而他此時在苦思的是該當如何去勸進太後。
“真要提及這新政也全非無可取之處,最較著的就是本年朝廷賦稅較往年高出二成,已經有一千萬兩。隻是主子們皆覺得,皇上年青氣流行事過於操切。大清這若大的國度哪能是朝夕間就幡然複興。新政之弊,錯就錯在操之過急。凡興一利必生一弊,皇上不顧祖宗成法,一味仿效洋人,現在朝野早已是一片苛責之聲。若待朝綱廢弛民氣動亂之時,太後,國度之亂就在麵前了。”拚了,不管是為了朝廷還是為了本身,這一回都隻能拚上一回了。說完,世鐸跪在地上不住的叩首,眼中還擠出幾滴老淚。
自甲午一戰皇上回京後,慈禧太後的表示如同真正的放下了手中全數的權力。朝廷政務全數決於皇上之手,固然皇上還不時的問政於慈禧,可世鐸從皇上施政的方略就能看的出來,慈禧太後對皇上的影響越來越小。如果說,皇上方纔親政時其施政方略裡還多少帶著慈禧太後的影子,那顛末這一年多來的時候,這類影子已經越來越淡。不但如此,近幾個月裡皇上已經幾近不再向慈禧太後問政,統統施政方略已經深深的烙下了年青天子的印跡。大清朝新的君主已然聳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