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第3頁/共3頁]
看著李睦的眉頭垂垂鬆開,如釋重負般綻出個笑容,他想了想,又彌補一句道,“官渡以後,不管是曹袁兩家勝負如何,勝者都將挾威南下,以圖荊州地。二者比擬,我寧肯曹操得勝。曹操勢弱,突然大勝之下必心生驕狂,欲挾官渡餘威而倉猝南下,不諳水戰卻遠涉江湖……”
但現在多了個袁術,袁紹身後必定會產生變數,如果當時候有一支江東兵馬在鄴城四周,那這個變數或許還能為他們所用。
“太夫人另有事尋她麼?”模糊認出阿誰身影恰是已經分開的顧姝,李睦隻當是吳太夫人還要留她說話,內心有些不安起來――他們在這裡說個不休,倒是累得旁人苦等。
但六郡南麵一線需太史慈親守,北麵津口則由呂蒙駐兵,張遼為騎軍將,隨他同往鄴城,而高順和祖郎則要留在江東打掃山越內患。若到了江夏郡內自有甘寧,他還能稍稍放心,可此去江夏的途中倒是千裡迢迢。周瑜左思右想,竟尋不出個可托之人既能一起護從李睦,又不是孫氏舊部,從而於行軍途中看出非常來。
李睦卻眼睛一眯,暴露個靈黠的笑容來偏一偏頭:“曹操曉得你擅用兵,更曉得我們曉得他擅用兵,怎能信賴我們同一個戰略會用兩遍?”
“如此一來,曹操事前得知那支馬隊會呈現在許昌四周,即使會在城外佈下重兵戍守,但如果我們從許昌城門口轉神馳鄴城,應當也冇那麼惹眼了……”對於官渡之戰後袁紹的兩個兒子爭成甚麼樣,李睦已經記不得太多了,隻模糊記得郭嘉遺計留書,曹操圍而不打,二袁遂被心生疑慮的遼東公孫斬了送人頭示好。至於這兩人是如何跑到遼東去的,她已然冇印象了。
先是出於自保,隨後再安身江東,李睦一起走來源來就冇有重寫汗青的野心,她隻要周瑜不像汗青上英年早逝,隻要太史慈得酬壯誌,隻要此生順利,不經亂世飄搖,顛簸流浪,如此罷了。但現在汗青的拐口就閃現在她麵前,一念之間,一個定奪,就能將汗青的走向完整竄改!
不想吳太夫人一臉驚奇:“阿姝怎又返來了?”
李睦眼中發亮,看著周瑜的眼神幾近熱烈。這一戰以後,天下格式將定。而她不會像汗青上的孫權那樣借荊州於劉備,既然早知官渡之戰的結局,預先策劃,江東大可借曹操之勢奪下荊州,成績南北對抗之勢。
麵前這兩人,恍若昨昔。
穿越至今,汗青的過程固然多少確切因她產生了偏移,但這些竄改對於天下四戰,烽火不息的局麵而言,就彷彿滄海一粟,不值一提。除了袁術臨時逃得一命,除了江東擁孫紹繼位,汗青還是遵循它本身的過程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