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第2頁/共4頁]
江東的糧草一天不送到,就意味著曹操在官渡就要多扛一天,他怎能不急?
但一到了早晨,空寂的中軍大帳裡燈火閃動,軍案上的竹簡及筆墨仿似都在提示她昔日想儘體例給周瑜“寫”軍報時的景象。
千裡以外,周瑜與八百馬隊伏於一脈山溪邊上暫歇。銀皎皎的月光照在清淩淩的溪水上,泛出一層粼粼光芒。山溪潺潺,蟲鳴聲聲,八百人馬悄悄無聲地當場歇息,人啃乾糧馬飲水,除了間或響起的響鼻聲和水聲外,連一聲馬嘶都未曾收回來。
李睦看著麵前的男人,高大峻拔的身形在她麵前俯下來,俊朗的麵龐一半掩在暗影裡,看不清神情,苗條的手指墊於刀下平攤在她麵前,好似謙恭又虔誠的信徒,將平生信奉儘數捧出來。
語氣輕柔又果斷,腔調微微上揚,是承諾,又還帶著一股說不出的引誘。
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能成為歇後語而傳播千年的人並不太多。更何況,若非他回馬薦諸葛,劉備的三顧茅廬也不知能不能成行。
李睦兜著圈子打著哈哈,隻說不能急倉促地把曹氏女抬返來就罷,慢待了曹操的一番情意,總要令沿途皆知江東此番結婚的誠意纔好。但是這話說多了,也總有不耐煩的時候。
周瑜雙目湛亮,手腕一翻,就把李睦的手反抓在手裡。
張遼不似高順那般孤梗,見周瑜珍而重之地將竹簡支出身上,雖心中迷惑,卻也未幾問,隻將方纔巡查的環境輕聲與他參議。
唯獨美中不敷的是,冇有周瑜的軍報。
拿在手裡的竹簡不及不收攏,張遼行禮時目光掃過,就看到了滿篇橫反正豎的劃痕,好似稚齡孩童在牆角的胡亂丹青。
正所謂居移氣、養移體,李睦在江東執掌政事,更幾番領軍出征,周瑜從不決計限定。她本來還帶著幾分稚氣的五官漸漸長開,表麵清楚的長眉明眸,固然清致清秀,卻自有一股威儀氣象。再加上兩世為人的靈魂在微微挑起的眉梢眼角染上一層超出春秋的沉浸氣質,完整合適她年青掌權,少大哥成的形象。
因此每天朝晨來催李睦拔營出發的,必有此人。
“徐庶?”李睦大吃一驚,她當然曉得這個名字。
周瑜幾次策劃,隻擔憂李睦一起安危無人護從。實在自吳郡至江夏這一起,呂蒙尚未回城時就已經根基掃平了。李睦跟著浩浩大蕩的雄師,還是從昔日經皖縣,出尋陽,隻是這回她涓滴不趕時候,行軍速率不緊不慢,天亮拔營,日頭正中時就尋地稍歇,待到烏金西垂,便立即安營紮寨。路子之所又都停下看一看,從水陸城門,到街道水脈,逢到沿江之處,還要乘一段船,美其名曰考查民情,實則倒像是一場舒暢的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