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第2頁/共4頁]
關羽與劉備寸步不離,李睦則閒閒負手,與趙雲站於岸上,冷眼看關羽不錯眼地盯著周瑜,手按腰間長刀,仿似隻要周瑜有任何異動,他便當即長刀脫手。
“你這是要追回趙子龍,還是要追回青釭劍?”李睦隻當她還心念青釭劍,不由笑著隨口打趣。
這些周瑜經心遴選出來的精兵不但僅隻是劉備以為的標兵細作,刺探些荊州軍情罷了。到時候,劉備為博劉表信賴,一定不會用這些人來向劉表奉迎,以趙雲的性子,則必會因顧念義氣而從中勸止。
劉備要投劉表,他此時俄然說疆場相見,所謂軍情,天然指的是李睦即將兵出荊州的動靜。這個動靜即使不算是甚麼要緊軍機,但目前為止,除了周瑜和此番要隨她一同領軍的老將軍程普以外,軍中高低,還尚無人曉得。
但他到底是劉備之將,不便收支江東虎帳,因而這些比鬥多數就定在了城郊避人之處。前日他與一眾兵將又鏖戰數場以後,正與回城,不想竟趕上了前來看熱烈的孫芷。
茫茫江麵,煙波浩渺。周瑜帶劉備看過船隻兵士,劉備去投劉表,總不成能孤舟一葉,即使帶了趙雲,部下的親兵又都是關羽之部,可無人擅槳,行於江河之上,所謂借船,實在無異於要向江東借一支水軍隨行了。
李睦挑一挑眉,自她結識趙雲起,這位當世猛姑息如後代的印象一樣行事勇敢剛毅,言行更是如箭離弦,從無像這般吞吐躊躇。
趙雲卻聞言沉默。
“我自問治軍還算鬆散,吳郡以內也略有民氣,不知子龍將軍可否告知是從那邊得聞此事?也好令我自省治軍治民,疏漏那邊。”
劉備已走,李睦招來蔣齊,應下聯婚之議。卻以不欲委曲曹氏女為藉口,要親身到江夏以北,攜三萬斛糧草為聘,迎親於淮水之濱。
蔣齊大喜過望,自是隨軍同業,與李睦商定到了江夏境內他便快馬北上,趕赴許都遣人來領受聘禮。
她雖想挖劉備的牆角,但趙雲忠義孤直,此究竟非一日之功。徐州報訊曹營,酒宴劈麵贈劍,充足在劉備內心種下一根刺,正所謂過猶不及,劉備也是擅察民氣之人,若凡事都帶了刺,不免被劉備所察,落了下乘。故而托趙雲給黃月英送手劄這本就純屬建立情麵來往的事,他跟劉備事前報備,李睦並無不成。
趙雲忽地朝她深施一禮:“枉竊軍機,實乃雲之過也,雲非受命行事,疏漏更不在公子……此事……此後,也斷不會再有……”
他哪能與個小女子脫手,幾次推卻辭禮不過,隻能回身就走。
這些兵士都是周瑜一手挑出來,有原就是荊州水軍的蘇飛部下,也有江東的水軍,趁此機遇在荊州落下一隊內應細作的籌算,他冇說,劉備也冇問,兩邊俱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