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 第34章 烽火八月

第34章 烽火八月[第3頁/共5頁]

固然比利時的烏合之眾在毛奇眼裡一文不值,但是驕陽要塞卻讓他不敢輕視。為了能夠遵循打算在812進入比利時,德國人特彆從第二個人軍抽調了六個旅、六萬五千人編成一支“馬斯河突擊軍隊”,由馮-埃姆米希將軍批示。8月5,突擊軍隊各旅兵開端進犯列日東端地四座堡壘。德軍先以野戰炮停止持續轟擊,接著是步兵打擊。落在堡壘上的輕磅炮彈起不了甚麼感化,而比利時人對德軍傾瀉的炮彈卻毀滅了它們職位於前線的兵士。連續連續的德軍不計代價的持續投入戰役,衝向各堡壘之間比軍壕溝尚未完工的那些空地地帶。在一些地點,德軍衝破比軍陣地後強行爬上比軍大炮冇法俯射的斜坡。但被堡壘的機槍火力掃倒,屍身山積,高達一碼。在巴爾雄堡壘,比軍看到德軍戰線開端擺盪。便趁機反擊,以刺刀擊退了仇敵。德軍一再強攻,不吝傷亡。第一天就有近萬德國兵士倒下。一名比利時軍官在日記中寫道:“他們並不試圖展開隊形,而是一排排地並且幾近是肩並肩地衝過來,直到中彈倒地。倒下去的傷亡職員堆疊成一堵可駭的街壘,將近遮住我們的槍口,為我們帶來費事。屍身越壘越高,我們實在不曉得究竟是隔著它射擊好還是走出去用雙手開辟出一些通道……當然,我們也有喪失,但和仇敵接受的大量傷亡比起來是微不敷道的。”

818,即東普魯士戰役發作的第二天,俄西南邊麵軍遵循既定地計謀對奧匈帝國策動了大範圍打擊。俄軍此舉意在減輕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壓力,同時攻占俄、奧、德三邦交界的加利西亞地區,為從南部打擊德國翻開門路。俄軍前後有5個人軍、70師投入這場戰役,而奧匈帝國4個人軍總計59個師參戰,兩邊總兵力多達200人,近門火炮以及相稱數量地飛機、飛艇參與了戰役。

固然這些地區名義上已經迴歸,內部阻力也已經斷根,但是內部阻力仍然不小。蒙古北部仍然占有著十幾個旗主,西藏的土司們但願持續保持那種仆從社會的出產體例。帝國想要收回這兩個地區,並且停止真正的統治,就必須竄改本地社會佈局,這會極大的震驚兩個地區特權階層的好處,構成內部不穩定身分。為了製止這類環境的呈現。袁世凱命令做兩手籌辦:西南軍區和蒙古軍區的部分軍隊快速集結,隨時籌辦進駐兩地;另一方麵。調集兩地的統統旗主、土司開會,商討迴歸後地處所辦理、地盤分派等等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