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訪友[第2頁/共3頁]
文增瑞吃驚的問道:“甚麼?你乾得好好的怎會遞了辭呈?”
袁世凱答道:“兩位兄台,世凱自知斤兩,何況小弟不肯青燈黃卷的博取一個功名。”
袁世凱答道:“恰是,現在他官拜浙江提督,受命改編山東四鎮,並移防山東。我去投他必然能獲很多方照顧,他駐防山東,不會遭到戰事涉及。並且吳長慶屬淮軍一係,將來若能立下功勞,也會獲得中堂大人汲引!”
文增瑞道:“世凱可記得我們第一年插手鄉試的環境?”
曾國藩身後,湘軍體係散的散,亡的亡,早已不能與李鴻章盛極一時的淮軍比擬。不過不知是李鴻章“義道”,還是朝廷在搞權力均衡,李鴻章除了擔負一年的兩江總督(1865-1866),他從未企圖介入兩江事件。是以構成了湘軍舊將耐久把握兩江的征象,而現在在兩江總督任上的是左宗棠。左宗棠與李鴻章的恩仇要追溯到承平天國叛逆的時候,當年為了剿除承平軍,兩人在戰役中因為爭功生恨,而後做了一輩子朋友。
“參軍?!千萬不成……”
徐世昌說道:“是啊,大清科舉唯重八股,這要藏匿多少對西方技術有天賦的年青人?而科考又有那麼多的潛法則,不但學業要拔尖並且還要有銀兩貢獻學政、主考,那些有才調而又出身寒微的學子如何辦?要不是為兄碰到尉亭,估計現在還是個窮塾師,現在也冇法進京趕考。”
文增瑞道:“以是我與卜五兄這些日子商討了一個戰略,但願能夠幫忙你收攏天下窮士子之心。”
顛末量年的相處與磨練,徐世昌已經成為袁世凱“儲備力量”的一分子,也成了袁世凱重點培養的一個打擊宦海的人才。看看兩個比本身年長四歲的朋友,袁世凱在書桌邊坐下調侃道:“我是來看看二位有冇有效功讀書,也趁便替我的二姐和嫂子查抄一下你們兩個有冇有暗裡去偷歡。”
對於文增瑞和徐世昌提出的那些前程,袁世凱不是冇有考慮過。分開了李鴻章幕府,現在他有四個挑選:科考、捐官、另投彆人門下以及參軍――看似挑選很多,不過合適他的卻未幾。
下人的話讓袁世凱遠去的思路回到本身的體內:“恩,該是把這兩小我喚醒的時候了!”說罷袁世凱縱馬而去,火線一個院子裡住著他的兩個好朋友――徐世昌和文增瑞。二人上京趕考,袁世凱為了讓他們能夠放心讀書,給他們在都城近郊購買了一處房產。來到院門外,袁世凱並冇有拍門,他一揮手,一個侍從用在身前抱了個手梯,袁世凱順勢翻過院牆。
文增瑞也說道:“是啊,世凱,這個方麵要早做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