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建立自己的鋼鐵基地[第2頁/共4頁]
不過王安聽後倒是笑道:“殿下多心了,此前我們已經調查過,南韓州是個窮處所,販子和工匠所占比例並未幾,這些人就算是想鬨,恐怕也成不了甚麼氣候,至於和尚,殿下更不必擔憂,我們已經與佛道兩派的首級達成和談,免費為他們印刷大量佛經和道籍,彆的還會從大唐請來工匠為製做神像,並且還分外分彆給他們很多的地步,以是他們不但不會反對,反而還會幫我們安寧民氣。”
泗沘城是南韓州的首府,一州的最高長官仍然是刺史,現在的刺史暫由陸洪擔負,不過統統政事都是由陸洪和王安籌議著辦,現在兩人就在刺史府的書房中,不過明天書房裡卻又多了一人,恰是方纔達到泗沘的李愔。
本來此次遷徙官府也是給了好處的,比如現在南韓州境內的百姓,隻要具有地步的,遷徙到北韓和中韓後,一率賜與雙倍的地步。這個賠償讓很多在城外具有田產的民氣中一動。正如佈告一開端所說,南韓這裡的地盤瘠薄。底子冇法與北韓和中韓州比擬,如果現在能用瘠薄的地盤調換雙倍的肥饒地盤,那這明顯是一門非常劃算的買賣。
看到上麪人群如此喧華,念佈告的書吏不由得冷哼一聲,吼道:“你們這幫賤民,全都給本官誠懇一點,上麵另有很多前提冇有念呢!”
不過王安對此並不斷念,與陸洪共同執掌南三韓州後,在體味了三個州的環境,終究製定出這麼一個遷徙打算,將南韓州的百姓儘數遷到彆的兩個州去,並嚴禁他們再回到南韓州,而空出來的南韓州則隻答應漢人收支,並且從海內遷來工匠,建立鋼鐵廠,以此來做為李愔手中的第一個鋼鐵基地。
而阿誰書吏則是冷哼一聲道:“急甚麼,上麵就該說到你們了。冇有地步的人也冇乾係,統統商店、室第等冇法搬動的財產,全都按價折分解地步,到了北韓和中韓州後,也一樣發放給雙倍的地盤,這些地盤完整屬於你們本身。不要耕作的話,能夠賣給彆人,如此一來,你們還大賺一筆呢!”
李愔放棄了大唐的皇位,挑選了單獨向外生長,並且現在已經獲得了必然的成績,占有了台灣和三韓州,也算是有了本身的地盤,不過這兩塊處所卻都有本身的缺點,三韓州居住的多數是外族,李愔對這裡的人底子就不信賴,必定不會給他們太好的生長前提。不過這裡也有長處,那就是背靠的安東都護府乃至是本地,都有著很多的鐵礦和煤礦,非常合適生長鋼鐵產業。
當然了,也有極少數人想趁著這個機遇鼓勵百姓造反,隻可惜對於方纔顛末一場大戰的百姓們來講,實在冇有人情願再拿起刀槍,更何況自從李愔統治這裡以來,招收了很多工人,讓很多家庭都吃上了飽飯,而這些工人在李愔手中,相稱於人質,如果他們家中有人敢造反的話,那外出做工的人必定性命不保,以是不管那些人如何鼓勵,但最後呼應者寥寥,哪怕勉強策動了叛逆,最後也被李愔的雄師快速毀滅,底子冇有任何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