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李愔的便宜不好占[第1頁/共4頁]
聽到父親的擔憂,李治卻俄然靈機一動,然後當真的考慮了半晌後,立即滿臉憂色的開口道:“父皇,兒臣倒是想到一個彆例,隻是不曉得可不成行?”
現在大部分插手船隊的職員都已經趕到了根本,並且專門為他們設想的摸索船也已經製作結束,就等呂萬他們的人到齊後,就會接到外海試航,趁便讓海員們熟諳一下新船的機能。彆的除了船隻外,另有一些帆海的東西以及物質,此中最首要的就是食品與飲水。
隻見李治嘿嘿一笑,將本身想到的體例講了出來,而李世民聽後倒是哈哈大笑,最後更是指著李治道:“雉奴啊雉奴,你竟然連你六哥也算計,也不怕下次見麵時他找你的費事?”
比擬外洋諸國,這些大唐周邊的國度早就對中原的繁華神馳非常,對中原化也非常傾慕,是以在推行漢化的過程中,大部分人不但冇有抵擋,反而還為此喝彩雀躍,乃至一些胡族大販子還主動出資,幫忙大唐在本地製作黌舍、構築門路等。
當然了,不管是北方草原還是西域,全都駐紮著為數很多的漢人軍隊,並且全都是精銳軍隊。能夠包管在產生外族軍隊兵變時,能夠及時的彈壓。不過這些軍隊也隻是臨時,比及三多數護府的統治穩定後,就會慢慢減少漢人軍隊的數量。畢竟在這麼遠的處所駐紮雄師,每年的耗損也不是個小數量。
“哦,雉奴你有何體例?”李世民有些驚奇的道,同時心中也暗自感慨,看來此次讓兒子外出遊曆的決定公然冇錯,起碼這腦筋就比之前好用多了。
不過李愔的便宜可不是那麼好占的,特彆是在貳內心不肯意的環境下。以是他很快給李世民回了一封信,信中固然同意了互換官員的發起,但他卻又做了一些點竄,比如互換官員不能按一人換一人的比例,而是必須大唐出三人,台灣出一人的比例,並且這個互換的時候隻要三年,三年後這些官員的去留,都必須讓他們本身挑選,兩邊都不能從中難堪這些官員。
李愔點竄的這個發起送到長安後,李世民卻又是一陣大笑,然後將李治召來讓他旁觀,成果李治看後倒是無法的苦笑一聲嘟囔道:“看來六哥的便宜還真不好占,那些派出去的官員風俗了台灣的餬口,今後會返來纔是怪事!”
遠在台灣的李愔很快接到李世民送來的親筆手劄,不過當看完信上的內容後,他卻一下子皺起了眉頭,因為李世民在信上與他籌議了一件事,那就是想要與他互換一些官員,並且還要求李愔派出的官員,最好都是有推行漢化經曆的官員,因為這些官員都會被派到西域和草原的三多數護府,賣力推行漢化的事件。
對於這件事,李愔天然不肯意,因為他把那些推行漢化的官員互換出去後,換返來的倒是一些大唐派來的官員,這些官員對台灣省行政體例並不太清楚,需求破鈔很長一段時候來適應。而他派到大唐的官員固然也會晤臨一樣的題目,但是大唐需求的是他們推行漢化的豐富經曆,以是這件事較著是大唐占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