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論道[第3頁/共4頁]
“過江之鯽千千萬,不如龍蛇一兩條。”莫問笑道,孔雀王以為接管兩邊教義的人數能夠表現好壞,但他以為決定勝負好壞的不是人數的多少,而是承認教義的是甚麼人,孔雀王的觀點建立在眾生劃一的根本上,而他的觀點例建立在人分貴賤的根本上,這是兩條永久難以交彙的江河,亦是一個不成開解的活結。
“真人,你若真有滅佛之心,本日就不會到此了。”孔雀王和聲說道。
守門之人見莫問來到,歡樂呼喊,在寺院西側的幾間草舍裡又跑出幾個校尉,見到莫問,他們彷彿看到了久彆的親人,莫問一句話讓他們加官進爵,一樣是一句話又讓他們自這山野當中苦等多年,他們火急的盼望莫問到來,因為莫問到來之日就是他們離任之時。
莫問聞言莞爾一笑,這老孔雀竟然能夠借用前人言語,申明他對漢語已經極其體味了。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任何影響到家庭敦睦,血脈傳承的教派都是邪魔外道。”莫問說到此處略做停頓,轉而正色說道,“父母健在者不得削髮,無有子嗣者不得削髮,後代幼小者不得削髮,隻此三條,你們必須遵行。”
“真人,佛道之爭不始於你我,亦不會終究你我。”孔雀王點頭說道。
“大師,有為並非不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無有為而無有不為。”莫問說道,孔雀王的言下之意是身居高位的他們還是不要插手此事為好,將佛教和玄門交予天下人自行挑選,而他的意義則是他不會坐視不睬甚麼都不做,如果有需求,他甚麼都會做,孔雀王以為百姓的決定纔是精確的,百姓能夠本身決定本身想走的路,而他則以為身居高位的人的決定更加精確,沒有統領的帶領和束縛,人的劣根性會完整發作,肆意妄為會導致本身毀滅,如此一來兩邊的爭辯再度回到了眾生劃一和人分貴賤上。
莫問聞言點頭表示附和,漢人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之說,說的是嘴上的爭辯永久分不出高低。
“大師,佛教可否持續儲存中土,隻看你本日可否壓服貧道,偈語和空談就不必說了。”莫問隨口說道,固然看似說的隨便,實則這句話的分量很重,氣勢也流於霸道,言下之意是孔雀王如果不能壓服他,中土將會再度掀起滅佛狂潮。
“大師,你如何對待玄門。”莫問直涉正題。
“當年如無真人贈以川資,老衲怕是已經出師未捷身先死了。”孔雀王說道。
“漢話,不是很流利,卻也聽得懂。”領頭之人答道。
孔雀王未曾躊躇,隨即介麵,“發於中土,興於權貴,明白日地陰陽,遵行太極天道。”
孔雀王固然學習了漢話,對於莫問所說卻仍然冇法體味,太拗口,太深晦,他轉不過彎來,不過他固然不曉得莫問關於有為的解釋,卻曉得莫問想表達的是不會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