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2)[第1頁/共4頁]
敕乾元大小錢皆一當一,民始安之。
左仆射裴冕為山陵使,議事有與程元振相違者,丙申,貶冕施州刺史。
台州賊帥袁晁攻陷浙東諸州,改元寶勝;民疲於賦斂者多歸之。李光弼遣兵擊晁於衢州,破之。
袁晁陷信州。
乙亥,徙魯王適為雍王。
壬辰,貶禮部尚書蕭華為峽州司馬。元載希李輔國意,以罪誣之也。
上遣中使劉清潭使於回紇,修舊好,且征兵討史朝義。清潭至其庭,回紇登裡可汗已為朝義所誘,雲“唐室繼有大喪,今中原無主,可汗宜速來共收其府庫。”可汗信之。清潭致敕書曰:“先帝雖棄天下,今上繼統,乃昔日廣平王,與葉護共收兩京者也。”回紇業已起兵至三城,見州、縣皆為丘墟,有輕唐之誌,乃困辱清潭。清潭遣使言狀,且曰:“回紇舉國十萬眾至矣!”京師大駭。上遣殿中監藥子昂往勞之於忻州南。初,毗伽闕可汗為登裡求婚,肅宗以仆固懷恩女妻之,為登裡可敦,可汗請與懷恩相見,懷恩時在汾州,上令往見之,懷恩為可汗言唐家恩信不成負,可汗悅,遣使上表,請助國討朝義。可汗欲自蒲關入,由沙苑出潼關東向,藥子昂說之曰:“關中數遭兵荒,州縣冷落,無以供擬,恐可汗絕望;賊兵儘在洛陽,請自土門略邢、洺、懷、衛而南,得其資財以放逐裝。”可汗不從;又請“自太行南下據河陰,扼賊咽喉”,亦不從;又請“自陝州大陽津渡河,食太原倉粟,與諸道俱進”,乃從之。
上在東宮,以李輔國跋扈,心甚不平,及嗣位,以輔國有殺張後之功,不欲顯誅之。壬戌夜,盜入其第,竊輔國之首及一臂而去。敕有司捕盜,遣中使存問其家,為刻木首葬之,仍贈太傅。
己巳,郭子儀自河東入朝。時程元振用事,忌子儀功高任重,數譖之於上。子儀不自安,表請解副元帥、節度使。上慰撫之,子儀遂留京師。
丙寅,上命仆固懷恩與母、妻俱詣行營。
秋,七月,壬辰,以郭子儀都知朔方、河東、北庭、潞、儀、澤、沁、陳、鄭等節度行營及興劃一軍副元帥。
建巳月,庚戌朔,澤州刺史李抱玉破史朝義兵於城下。
初,張後與李輔國相表裡,擅權用事,暮年,更有隙。內射生使三原程元振黨於輔國。上疾篤,後召太子謂曰:“李輔國久典禁兵,製敕皆從之出,擅逼遷聖皇,其罪甚大,所忌者吾與太子。今主上垂死,輔國陰與程元振謀反叛,不成不誅。”太子泣曰:“陛下疾甚危,二人皆陛下勳舊之臣,一日不告而誅之,必致震驚,恐不能堪也。”後曰:“但是太子姑歸,吾更徐思之。”太子出,後召越王係謂曰:“太子仁弱,不能誅賊臣,汝能之乎?”對曰:“能。”係乃命內謁者監段恒俊選寺人有勇力者二百餘人,授甲於長生殿後。乙醜,後以上命召太子。元振知其謀,告密輔國,伏兵於陵霄門以俟之,太子至,以難告。太子曰:“必無是事。主上疾,亟召我,我豈可畏死而不赴乎!”元振曰:“社稷事大,太子必不成入。”乃以兵送太子於飛龍廄,且以甲卒守之。是夜,輔國、元振勒兵三殿,收捕越王係、段恒俊及知內侍費事朱光輝等百餘人,係之。以太子之命遷後於彆殿。時上在長生殿,使者逼後下殿,並擺佈數十人幽於後宮,寺人宮人皆惶恐逃散。丁卯,上崩。輔國等殺後並係及兗王僴。是日,輔國始引太子素服於九仙門與宰相相見,敘上皇晏駕,拜哭,始行監國之令。戊辰,發大行天子喪於兩儀殿,宣遺詔。己巳,代宗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