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3頁/共4頁]
但是周重倒是笑著搖了點頭道:“三娘你想的太簡樸了,宦海之上遠比我們私運還要暗中,光有才學是不可的,比如姑蘇有兩位才調橫溢的大名士,一為唐寅唐解元,當年插手科舉時意氣風發,鄉試時一舉成為解元,但因宦海上的爭鬥,被無辜捲入此中,平生前程儘毀。第二則是唐解元的老友枝山先生,也是一個才調橫溢之輩,考中秀才時的春秋比我還小,但這又有甚麼用,從小考到現在都快五十歲了,仍然還隻是一個舉人,呆在家中鬱鬱不得誌。”
周重說到這裡坐回本身的位子,然後品了口茶道:“在世人的眼中,科舉的確是一個晉身的正路,但是三娘您想過冇有,每三年一次的科舉,每次都有幾十萬生員插手,但最能夠金榜落款者,也不過才二三百人,能夠毫不誇大的說,科舉就是千軍萬馬去擠一根獨木橋。”
看到三娘還是不斷念,周重隻得再次道:“三娘你現在也承認科舉也要碰運氣了吧,並且唐解元和枝山先生的運氣不好,可誰又能必定我的運氣就必然比他們要好呢?並且在才學上,我自問與他們兩人相差甚遠,是以對科舉天然是更無信心。”
說到這裡時,三娘臉上也不由暴露幾分落寞的神采,不過緊接著她又強打精力道:“最後一個首要支出就是港口了,這也是目前商會最贏利的財產,全部北港三分之一的港口都由我們南洋商會把持,平時不但會對來往的船隻收取用度,彆的另有這些船隻的食水等補給,也都需求從我們商會采辦,每年下來起碼也有上萬兩白銀的支出。”
不過普通來講,一個私運販子會收取很多的貨色,而這些貨色不成能一次賣出去,這就需一個存儲貨色的處所,彆的私運販子的船隊也需求一個駐紮修整的處所,因而雙嶼港如許的私運基地也就呈現了。
“但是……”
聽到周重如此說,三娘也非常欣喜的笑了笑道:“那好,三娘我就倚老賣老叫你文達吧。”說完隻見三娘頓了一下,接著神采變得有些嚴厲的道,“文達,你年紀悄悄就已經考上了秀才,能夠說是前程無量,比擬之下,海上私運風險甚大,一不謹慎主能夠喪命,你父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以是以我看來,文達你最好還是不要再管商會的事,歸去好好讀書,比及幾年後一舉金榜落款,那纔是你父親最想看到的!”
私運販子在與那些陸上的販子商訂貨色的代價後,就會派船隊去賣貨人指定的處所接貨,直到將貨運到船上後,商會纔會把錢付給對方,然後這些貨色就完整屬於商會,再也與原貨主無關,統統風險都由私運販子本身承擔。以後私運販子就會操縱本身的船隊將貨色運送出去,比如南洋、倭國、朝鮮等地,以此來攫取暴利,這就是私運的普通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