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暴君的偉大 - 第一章 抱打不平(一)

第一章 抱打不平(一)[第3頁/共3頁]

其記事載言也則如彼,其懲惡懲惡也又如此。由斯而言,則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務,為國度之要道。有國有家者,其可缺之哉!”實在,對於“史之為用”,曆代帝王內心也很明白。不過,他們設置史官,相沿“君舉必書”的春秋傳統,並不考慮甚麼彰善癉惡、激濁揚清的題目,目標隻是為本身樹碑立傳,流芳百世。《史記?孟嘗君傳》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侍史記些甚麼?先人不得而知。大抵是記敘他“好客自喜”的善舉,總不會讓侍史記敘他在路經趙國時,隻因趙人出觀,笑稱他“乃纖細大夫”,便擊殺數百人的罪過吧。曆代帝王對於史官們載言記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計算。至於“君舉必書”,倒是有挑選、有前提的。有了功勞,做了功德,當然要大書特書。就是冇有功勞,冇乾功德,也要假造一些載入史冊;或者“假人之美,藉為私惠”;或者倒置吵嘴,把好事說勝利德。總之,“自稱我長,相謂彼短”,“略外彆內,掩惡揚善”(劉知幾《史通》),凡是對本身無益的事,“必書”無疑;凡是對本身倒黴的事,千萬不成見諸史冊。帝王們或多或少都會乾一些好事,那些賊臣孝子、淫君亂主,乾的好事就更多,但是乾歸乾,舉歸舉,要載入史冊,傳之後代,是絕對不答應的。“穢跡彰於一朝,惡名披於千載”,有哪一個帝王情願把本身的“穢跡”載入史冊呢?所謂”君舉必書”,不過是一句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