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五章 宣戰[第2頁/共6頁]
這是心經的第一句,大義是觀音菩薩修習深妙般若,功行到了很深的時候,觀照徹見五蘊都是人緣和合,冇有自xìng,當體即空,撤除刻苦的本源無有煩惱,因此得以度脫統統煩惱存亡之苦厄。
但如許辨下去,課題就會大,會成了顛覆全部佛教,鄭朗mōmō本身大tuǐ,是冇有那麼粗的,是以主動躲避,又說道:“你說故事,我也說故事,釋迦牟尼坐化後,弟弟阿難尊者還活著,佛不要求女xìng削髮,但阿難為大姨母故,硬要求下來,佛就罵他,你弄的功德,我的佛教會早滅五百年。為甚麼,男xìng女xìng一起削髮,人類很快就絕了種,又有誰去扶養佛祖?”
本人讀書向來博而不精,各家經義是讀而不深,書中觸及儒佛,一家之言,是小說,望各位勿究。
其實在這之前,已有須菩提、彌勒菩薩、月光孺子、普賢菩薩等諸菩薩、羅漢發了言,觀世音菩薩是最後一個發言的,也是發言最長的菩薩,是以排到了楞嚴經第六卷。
鄭朗腦海裡就得知了這個大和尚的來源,是寶石山昭慶寺北麵霍山壽寧寺的方丈,因為挨著錢氏羅城,雖不及昭慶寺馳名,但香火頗旺,當然也占田,不然不會這麼猴急,不但占田,連西湖邊也讓此寺圈了好大一片水麵為圍田。
佛教中有幾本最重的經義,一是金剛經,講空,另有一本心經也講空的,但金剛經乃是萬經之首。維摩詰經,講心淨,出世即出世,出世即出世,這類思惟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禪宗的說禪實際幾近就是在維摩詰經的展起來。楞枷經融彙了空有,從二無我講空,從八識、三自xìng講有,不但成了法相宗的根據,也在禪宗構成有影響的楞枷禪。彆的是楞嚴經,固然該經一向有真偽之爭,但內容弘大豐富,思惟周到,幾近將統統的大乘實際都包括在此中,隻如果中國的佛教後輩,任何人不得不看這本經籍,某種意義上,它在中國佛經職位中僅次於金剛經。
並且真偽之爭,也是厥後的事,在宋朝佛門後輩無疑一個個將它當作真寶。
但這是如何一回事?韓琦不由又要抓耳撓腮。
一下子落進湖中,又不會泅水,在湖中喊救我,救我。鄭朗不得不中斷曲解,道:“將他救上來。”
用一葦站在水麵上與一個荷葉站在水麵上有甚麼辨彆?有冇有拿槳又有何辨彆?何況達摩一葦渡江隻是一個傳說,又有多少人見證?
這段故事出自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但法緣冇有鄭朗變態的影象才氣,以是不能釋講原文,隻將約莫故事說了出來。龍女八歲成佛的故事在華嚴經中也講過,有能夠法緣記不得了,是以隻提了法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