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凍瘡[第2頁/共4頁]
【用法】上藥加淨水1000~2000毫升,煎沸15~30分鐘,將藥液倒入盆內,趁溫浸洗患處。每劑可持續用2天,每日浸洗2次,每次約20分鐘。
【用法】將上藥上等白酒或乙醇中,每日動搖數次,密封浸泡7天即成。利用時每日用消毒棉球蘸藥液少量塗擦患處,並揉搓至部分發熱。每日3次,持續1周。另將本品少量倒入溫水中足浴,每日1次。
2度凍傷:傷達真皮層。紅、腫、痛、癢較較著,部分起水泡,無傳染結痂後2~3周癒合。
(二)足部藥浴療法
【成分】乾薑150克,當歸、木通、白鮮皮、花椒各30克,桂枝、赤芍各60克,杜仲、劉寄奴各50克。
【服從】溫經散寒、消腫止痛。
【成分】桂枝50克,紅花、附子、荊芥、紫蘇葉各20克。
【主治】無潰瘍凍瘡、脈管炎、動脈硬化症。
4度凍傷:傷及肌肉和骨骼。產生乾性和濕性壞疽,需植皮和截肢。
療方4
【主治】合用於凍瘡。對1度、2度凍傷結果佳。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淨水適當,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將藥液放入浴盆中,用消毒紗布蘸藥液搽患處,待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3次,持續2~3天。
凍瘡是寒冬或初春季候時因為患者的皮膚耐寒性差,因為酷寒刺激引發末梢的皮膚血管收縮或產生痙攣、瘀血,導致部分血液循環停滯,使得供氧不敷而產生的一種常見構造毀傷性病症。本病多發於肢體的末梢和透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邊、耳垂和臉頰部。臨床特性為範圍性充血性紅斑,繼而腫脹,自發部分疼痛,遇熱尤甚;嚴峻時可生水皰,皰破後構成潰瘍;繼發嚴峻傳染時,可伴隨寒噤、高熱等滿身症狀。治癒後可遺留瘢痕及色素沉著或色素脫失。按照凍瘡的程度可分為四度。
療方3
【服從】祛風燥濕、活血通絡。
【成分】50%乙醇700毫升,當歸35克,肉桂30克,紅花25克,赤芍20克,大黃、**、細辛、花椒、樟腦各15克。
療方10
【主治】凍瘡。
【服從】溫經散寒,通經活絡。
【用法】將上藥加水2000~3000毫升,浸泡5~10分鐘後,再用文火煮沸3~5分鐘,去渣取汁,置浴盆中,先熏洗患處,待溫度適合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1~2次。
【成分】鮮鬆針適當。
療方7
【主治】凍瘡。
療方1
【服從】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主治】凍瘡。
【成分】乾泡桐花100克。
3度凍傷:深達皮下構造。初期紅腫並有大水泡,皮膚由慘白變成藍玄色,知覺消逝,構造呈乾性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