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同文館事(上)[第3頁/共5頁]
“主子奏請母後皇太後拔除同文館,並革去洋務事!”
紛繁擾擾過了半個月,大人物倭仁親身披掛上陣了。倭仁字艮峰,蒙古正紅旗人。道光九年進士,曆任侍讀、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等官,是聞名的理學大師。鹹豐天子活著時,因其隻會說教,不會辦事,把他視為“迂儒”,令其出任葉爾羌幫辦大臣,用心用違其才,將其投置閒散之地。慈禧在朝今後,才把他召回北京,授為都察院左都禦史,前任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命其傳授同治天子讀書,併兼翰林院掌院學士。這一日母後皇太後臨朝,剛好要商討大會操的事,以是除了軍機大臣以外,內閣、六部九卿、詹事科道都一一到齊,在勤政殿的明殿,恭親王工頭膜拜後,排班而出,正欲說各鎮大會操的事件,背麵就響起了一個乾癟宏亮的聲音,“母後皇太後,主子有事稟告!”
玄月五日,山東道監察禦史張盛藻起首發難,上折說:若以自強而論,則朝廷之強,莫如整紀綱,明政刑,嚴獎懲,求賢養民,練兵籌餉諸大端;臣民之強,則惟時令一端。臣民有了時令,“以之禦災而災可平,以之禦寇而寇可滅”。令閫途科甲職員學習“機巧之事”,又借升官、銀兩以誘之,“是重名利而輕時令,無時令安望其有事功哉?”這無異因而說奕訢犯了“方向性”的弊端,把國度引向歧途。此折雖“為一時推許”,不過彆人微言輕,朝廷冇有理睬。
倭仁大駭,一乾清流也靠近失聲,翁同龢固然冇出世,可也神采大變,趕緊看著倭仁,倭仁臉上沁出了汗水,也不敢擦,趕緊叩首稟告道:“太後明鑒,主子所說的天下之大,不患無才,不過是以理度之,並不是實指其人,請不必另行設館,由主子督飭辦理。主子並無精於天文、算學之人,也不敢妄保。”
慈禧太後剛開端還看群臣吵架非常風趣,過了半盞茶的時候,殿內還是亂糟糟的,太後感覺冇意義了,坐在屏風前的同治天子本來也是興趣勃勃得看著好戲,過了這麼一會,也忍不住悄悄打了個哈氣,太後皺眉,看了一眼楊慶喜,楊慶喜趕緊喝道,“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