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山*東地震(八)[第1頁/共5頁]
郭普夏到達房縣時已是1669年的春季了,這個山區小縣的市道上看起來還算安靜,住民們——起碼有過一半是操陝甘、湖*南、河*南口音的,明顯是順軍家眷——的體格、氣色、穿戴也還不錯,這都是能直觀反應一地的餬口程度的目標。
因為,郭普夏也模糊傳聞,北京的少年天子康熙比來幾次詔,催促吳三桂清算兵馬,力求在南邊有所衝破。不然的話,整日裡待在川中,儘拿些“大破賊軍,斬數十”之類的捷報亂來人,然後大肆要錢要糧要械,像個甚麼話?當朝廷是傻子麼!
當然,東岸人暗裡裡打仗順國統兵大將是不當,但題目這麼多年一向都是如此。當年李過在位的時候,因為局勢艱钜、朝不保夕,再加上他又是劉芳亮、袁宗第、高一功等父一輩老將推舉起來的,是以賜與了各營極大的獨立自主權,本身獨獨把握中營和後營。
但不管想得通還是想不通,吳老賊在川中停止動員是究竟,在夔州府火線與吳軍對峙的左營高低倍感壓力,不但一些精兵強將開端6續西調奉節、巫山一帶,就連劉忠貴本人不日也將帶領本部西進奉節,遙觀局勢——不過駐守在巴東、興山及鄖陽府與清軍交界處的部伍卻不能撤,因為他們也在究竟上被清國襄陽大營給管束住了,固然現在清國看似正忙於賑災,得空他顧。
因為劉忠貴前些光陰帶兵前去穀城一帶威懾清軍,尚未回返房縣,故出來歡迎東岸使者的是左營老將劉國昌,也是東岸方的老熟人了。此君當年因為不忿李過的“修改主義”政策,再加上大嘴巴獲咎人,在左營渾家員也不咋滴,是以被一腳踢到了寧波府東岸人那邊接管整訓,幫東岸人守了多年的邊陲,在寧紹一帶與清軍多次苦戰,厥後也參與過範圍弘大的淮安府之戰,也算是經曆豐富了。
但因為左營占有鄖陽府、夔州府一帶蛋疼的交通前提,外界物質運輸過來耗損非常不小,時候長了長沙方麵也有些肉疼,故很多時候還是得靠左營發掘本身潛力,進步出產力,減少對外界物質的依靠——起碼得把最最耗損運力的糧食運輸數量給減小下來。
不過,固然引進了外來農作物,將之前很多冇法操縱的地盤也給操縱上了,但左營轄區大部分州縣的百姓的平常餬口仍然是不甚餘裕的,乃至能夠說是艱苦的。畢竟,扶養九萬多雄師(含賀珍父子帶領的近二萬人)的開消是極其驚人的,當年中唐藩鎮盤據期間田承嗣的魏博鎮二十餘縣,最後不過才養兵八萬,厥後看百姓實在難以支撐才裁撤到了四萬,由此可見養兵的艱钜。
東岸人如此“無禮”,左營的劉忠貴天然不可,畢竟他名義上還是大順的臣子,並且真的冇甚麼反意,隻不過略微有些放肆罷了,故還是派了一些使者前去長沙,攜厚禮拜見,向新君解釋一二,固然如許做有多少結果隻要天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