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三章 窮則變(一)[第1頁/共5頁]
在此次文人雅士的集會上,馮知州第一次以“埠”為題,讓在坐的一乾青年才俊們由此闡發海州開港對朝廷的嚴峻意義。令人遺憾的是,海州青年才俊很多,熟讀經義的更是不知凡幾,但讓他們以開埠為題寫文章的話,就有些難堪了,一個個抓耳撓腮,寫的東西也是不知所謂。偶有幾個曉得時務的能略微切那麼一些題,但也完整不敷,讓馮瑜看了大搖其頭。
特彆是在響水、海州等本地港口,販子堆積較快,創辦的各種手工工廠也垂垂多了起來。這些作坊的增加,對於國度財務支出的增加還是很有好處的,是以很讓朝堂正視,要曉得朝廷比來但是很缺錢的呢。
“輕刑薄賦、固本養民、籌商實邊。”回到衙門後宅書房,喝過新納小妾調製的羹湯後,馮瑜神清氣爽地攤開摺子,籌算寫一下本身的施政綱領。在海州的這半年時候,他可也冇有虛度,而是親身跑了很多處所,體味了很多事情。這些堆集,與之前在京裡所學的東西相互印證以後,他的熟諳無疑又更高了一層,故籌算執筆寫下來,不時檢察、砥礪。
朝廷倒是出了些錢,但隻要戔戔二十萬兩,即便以中國物價之便宜,勞動力之豐富,也遠遠不敷利用,是以朝廷又下旨令兩淮鹽場撥出部分本年要解送中心的稅銀二十萬兩,就近轉交給馮瑜,讓他同一調撥利用。
寫完這段,馮瑜停頓了下,當真思慮了起來。曾多少時,田賦是“我大清”最首要的財務來源,一度占了八九成擺佈。不過在對外貿易快速生長了十幾二十年以後,這部分支出的占比開端了明顯降落,目前已經不敷七成,首要啟事在於外貿支出的增加以及商稅等針對富人階層的稅種在天下大麵積的放開。
此次馮瑜從都城外放海州當知州,也是索額圖索中堂對他的磨練,看看他在海州港擴建及開埠之事上,到底能做出一番甚麼樣的成績。畢竟,朝堂需求的不但僅是嘴炮人才,也是要看人乾實務的才氣如何樣的。
不過馮知州也不泄氣,朝廷剋意鼎新還冇幾年,處所上懂這些的官員都未幾,更彆提官方士子了。就連馮瑜本人,也是在都城的時候打仗了一些西洋來的布羽士,從他們那邊習得了一些西洋新學。厥後,他府中也禮聘了一名傳聞來自“義大利”的停業船長,從他那邊得知了很多有關陸地及歐陸諸國的資訊,這些都令他大開眼界,垂垂地在同儕中以新學見長,吸引了一些朝堂大佬的重視。
平心而論,滿清朝廷實在是不太但願看到社會上這類亂象的。但題目在於他們現在急需求錢,很多的錢,是以對海貿持支撐態度,連帶著對那些為海貿加工商品的販子也持支撐態度。更何況這些販子並不是冇有根腳的,很多人背後站著的都是朝中大佬,指著靠海貿的钜額利潤來分一杯羹的,是以使得那些傳統士宦家庭及其代言人在朝中底子冇起到太多的感化,搞得處所上紛爭不竭,讓馮瑜這等心憂國事的人是長歎短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