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三百十三章 窮則變(一)

第三百十三章 窮則變(一)[第2頁/共5頁]

而在此以後嘛,差未幾便能夠動手處理黃衣海寇的費事了。馮瑜感覺,滅了順、明以後的“我大清”,人丁數千萬,軍隊百多萬,物質賦稅無數,真要下定決計硬打的話,靠人來淹都淹死登萊、寧紹這些處所了,斷冇有不堪的事理的。獨一可慮的,就是這東國人在此之前就悍然脫手,禁止“我大清”一統天下的豪舉,這點不得不防。

寫完了這三條,馮瑜也臨時擱下了筆,心中頗多感慨。朝廷和皇上為了這個國度,真是操碎了心了,不曉得想了多少體例,常常想到此節,馮瑜都不由得流下淚來,恨不能為君父分憂啊!彆看朝廷現在掩有大半中國,丁口過千萬,帶甲之士上百萬,有投鞭斷流、移山倒海之能。但實際上,滿洲、山東、浙江等地有黃衣海寇擾亂,南邊則有順逆舉兵順從,這西北方又有準噶爾蒙古虎視眈眈,這日子可實在不好過呢。

在此次文人雅士的集會上,馮知州第一次以“埠”為題,讓在坐的一乾青年才俊們由此闡發海州開港對朝廷的嚴峻意義。令人遺憾的是,海州青年才俊很多,熟讀經義的更是不知凡幾,但讓他們以開埠為題寫文章的話,就有些難堪了,一個個抓耳撓腮,寫的東西也是不知所謂。偶有幾個曉得時務的能略微切那麼一些題,但也完整不敷,讓馮瑜看了大搖其頭。

馮瑜作為新學乾臣,內心中天然也是偏向於工貿易人士的。不過作為處所主官,他也深知不能過分於公允,不然怕是會影響大局,即必須緊緊秉承“賦斂輕”和“科罰平”的繩尺,儘統統能夠安寧朝局。地主士紳家裡的地冇人種,支出減少了,就少收點稅;兩邊產生各種牴觸了,嚴格遵循法律來,如此纔是正道。

平心而論,滿清朝廷實在是不太但願看到社會上這類亂象的。但題目在於他們現在急需求錢,很多的錢,是以對海貿持支撐態度,連帶著對那些為海貿加工商品的販子也持支撐態度。更何況這些販子並不是冇有根腳的,很多人背後站著的都是朝中大佬,指著靠海貿的钜額利潤來分一杯羹的,是以使得那些傳統士宦家庭及其代言人在朝中底子冇起到太多的感化,搞得處所上紛爭不竭,讓馮瑜這等心憂國事的人是長歎短歎。

南邊目前正產生的事情,清國方麵也有所耳聞,他們已經熟諳到這是一場與時候競走的事情,即誰先摒擋完內部事件,誰就會占有先機。馮瑜但願朝廷在今明兩年以內就獲得針對準噶爾蒙古的決定性勝利,然後將堆積在北方大漠的精銳軍隊南調,儘力處理順逆的費事。

此次馮瑜從都城外放海州當知州,也是索額圖索中堂對他的磨練,看看他在海州港擴建及開埠之事上,到底能做出一番甚麼樣的成績。畢竟,朝堂需求的不但僅是嘴炮人才,也是要看人乾實務的才氣如何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