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青城天下幽[第1頁/共3頁]
那實在也是一道門,門洞連接著百來級陡峭的台階,每一級都隻要中間部分能夠行走,兩側青苔養得肥厚鮮嫩,一腳下去必能深陷出一個坑來。
牌坊上題著“青城山”三個字,據傳是前明時一名得道飛昇的“希夷善應真君”留下的墨寶。楊無端見他一筆顏書氣勢澎湃,又透出幾分古拙,不管成仙之事是真是假,此君心胸六合,確是一名真正的修行中人。
曉鐘曆曆,暮磬泠泠,細觀個裡構造,凡處境不過夢境;嵐氣重重,雲身乙乙,飽看天然丹青,不學仙也是真仙。
因而,“分袂後,鄉愁是一棵冇豐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下方的楹聯出乎料想,竟然是丁新語所書,他那筆仙姿妙逸的行楷更偏行書一些,寫在此等塵凡中的神仙居,倒也相得益彰。
“楊通判不必多禮,”邢燦行禮道,“此子稟性忠誠,又聰慧好學,人生極樂不過得英才而育之,該是門生多謝楊通判纔是。”
曲徑幽居神道跡;高山便是白雲鄉。
“楊公子。”
宗陽書院坐落於青城山麓,當然,此青城山非彼青城山。
(落款署:“戊宜署日周恢懷書”。)
――佚名題青城山前山建福宮廟門
間隔另有丈餘,那小羽士先走到,向邢燦行了個禮,便徑直走到那株古木背後不見了。若不是楊無端與他同業一起冇發明半點非常,這時真要思疑他是甚麼樹精之類的。
他邊說邊收回一陣朗朗的笑聲,驚得樹枝上葉梢巔一隻不著名的鳥兒探了探頭,撲扇著翅膀飛到中間的另一株古木上,翹著尾羽鑽進遮天蔽日的葉叢中。
前明儒林讀書人之間喜好自稱“門生”,並不是真有甚麼師生或者上下級乾係,不過是自謙,端朝卻冇有這個風俗。楊無端聽他這一句,便知這位邢山長很有幾分迂闊。
楊無端跟著那小道僮沿一條曲徑繞行,沿途除了他們冇有彆的行人,空山中僅聞蟲聲細細、鳥語啾啾。楊無端踏過一道小小的拱橋,兩邊雕欄根部儘是經年日久的苔痕和重生的綠苔,已經被覆蓋地看不出本來的色彩。橋下賤水潺潺,她偶爾往下俯視,正見著一隻翠鳥兒從水麵疾掠而過,抖蓬了一身泛著金光的藍綠色羽毛。
楊無端寂然受了他這一禮,並不急著叫起,而是看向邢燦道:“細思來,我這癡頑的徒兒入宗陽書院就學也已一年不足,多承山長教誨,門生感激不儘。”
她漸漸地扭回身,瞻仰萬壑蒼茫、鬱鬱森森,呼吸間儘是清甜的草木氣味,層次清楚的綠意濃得像是能滴出水來。一陣輕風緩緩拂過,滿山翠葉絮絮私語,綠竹頂風款擺,幾點光斑衝破了枝葉的封閉,欣然地在牌坊前小小的空場上騰躍。
元和十三年的夏天來得相稱暖和,直至六月,天空中的太陽仍然冇精打采,全然冇有往年恨不得烤乾皮膚底下每一絲水分的派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