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青城天下幽[第2頁/共3頁]
宗陽書院的前身也是一座道觀,原名宗陽宮,後在嘉靖末年的烽火中荒廢了。端朝立國今後,多量的前朝士子出於亡國之思隱居避世,又不忍一身所學儘歸灰塵,便在各地連續興建了很多書院。此中一名大儒將宗陽宮改建為宗陽書院,百餘年運營下來,已隱然為端朝四大書院之首。
來了。楊無端心頭暢亮,臉上卻恰到好處地暴露一點點,就那麼一點點惑然之色。
邢燦先拱手作揖道:“楊五魁名動天下,門生久仰了。”
===
她想著,她在府學讀書待考那幾年,曾將朝廷邸報作為體味外界的獨一起子。元和十一年上京赴考,看到沿途莊稼劃一,她便真的信賴端朝如邸報裡說的那樣風調雨順,小民安居樂業,而她穿越時碰到的洪災不過是個彆征象……
她又拱了拱手,康橋也跟著轉向邢燦,又磕了個頭。
下方的楹聯出乎料想,竟然是丁新語所書,他那筆仙姿妙逸的行楷更偏行書一些,寫在此等塵凡中的神仙居,倒也相得益彰。
她漸漸地扭回身,瞻仰萬壑蒼茫、鬱鬱森森,呼吸間儘是清甜的草木氣味,層次清楚的綠意濃得像是能滴出水來。一陣輕風緩緩拂過,滿山翠葉絮絮私語,綠竹頂風款擺,幾點光斑衝破了枝葉的封閉,欣然地在牌坊前小小的空場上騰躍。
------題外話------
(落款署:“戊宜署日周恢懷書”。)
“楊通判不必多禮,”邢燦行禮道,“此子稟性忠誠,又聰慧好學,人生極樂不過得英才而育之,該是門生多謝楊通判纔是。”
“曉鐘曆曆,暮磬泠泠,細觀個裡構造,凡處境不過夢境;嵐氣重重,雲身乙乙,飽看天然丹青,不學仙也是真仙。”
牌坊上題著“青城山”三個字,據傳是前明時一名得道飛昇的“希夷善應真君”留下的墨寶。楊無端見他一筆顏書氣勢澎湃,又透出幾分古拙,不管成仙之事是真是假,此君心胸六合,確是一名真正的修行中人。
“楊公子。”
前明儒林讀書人之間喜好自稱“門生”,並不是真有甚麼師生或者上下級乾係,不過是自謙,端朝卻冇有這個風俗。楊無端聽他這一句,便知這位邢山長很有幾分迂闊。
===
楊無端循著小道僮的足跡謹慎翼翼地亦步亦趨,她想起楊瓚書房門口被劉廷璣踏出一個青苔坑的台階,楊瓚也曾在宗陽書院就學,楊府的下人傳說,那級石階還是他派人千裡迢迢運至北郢,為了依托思念之情。
據湛州府青城縣的縣誌記錄,青城山上共有一百二十二座道觀,此中大半為前朝所建。特彆是嘉靖年間。這位自稱“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野蠻伏魔忠孝帝君、天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好喘)的道君天子癡迷玄門,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終嘉靖一朝,玄門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