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第461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下)[第2頁/共6頁]
但是,當賢明神武的大清天子,帶著他的八旗大兵遠逃千裡以後,山東濟南府的漢族地主縉紳,卻硬著頭皮為了保衛大清帝國治下的最後一座省會都會,再次與“倒行逆施”的登州軍展開了決死的廝殺……在鋪天蓋地的炮火轟擊之下,濟南府的鄉勇團練們表示出了驚人的勇氣,先是在城牆上被轟死了近千人,但仍然死死守著城牆的各處缺口,用灰瓶、金汁、萬人敵和霰彈,打退了登州軍的兩次突擊。
這場慘烈的都會攻防戰,一共持續了整整五天五夜。待到新任大清濟南知府吊頸他殺,府衙屋頂上的最後一麵旗號被砍倒之時,全部濟南城已是各處殘牆瓦礫、到處焦痕濃煙,七零八落的屍首堆滿了街道,其場景的確好像天國。而陳新大帥在破城以後的大清理,更是讓剩下的地主縉紳也多數被吊上了樹丫。
但是,即便是麵對如許一個看似並不強大的敵手,皇太極還是冇有迎戰破敵的信心。
如許一來,在兗州府的東麵和北麵,就能依托巍峨高大的東嶽泰山,與登州軍的兵鋒豆割隔來。而西麵是多爾袞先前掘開黃河大堤水攻開封以後製造出的黃泛區,一樣能夠隔絕雄師行動。南麵則是皇太極禦駕駐蹕的徐州府,另有能夠征收糧秣賦稅的兩淮之地,計謀情勢比之前在濟南的時候好了很多。
因而,待到登州軍策動第二次濟南攻略的時候,全部大清也隻剩下了三萬多比較能打的滿洲八旗兵,外加五萬多不太能打的八旗老弱婦孺,論範圍大抵跟蒙古草原上的一個頂級大部落相差彷彿。不過這個遷入了中原要地的“滿洲部落”不種地也不放羊,隻是一心一意地擄掠和搏鬥漢人罷了。
“……伏請吾皇萬歲金安,臣江南都督軍務盧,奏陳:自上諭設湖泛博營討逆以來,四方雄師連續堆積,武昌糧馬日隆……至八月下旬,東征兵馬屯聚已畢,軍器、戰馬、糧草均已備足,合有馬隊四千餘、步兵三萬五千,海員縴夫一萬五千,大小火炮一百餘門,大小戰船四百,隨軍案牘官佐九百餘人,匠營、民團、丁夫二萬六千餘眾……時兵糧完整、部伍劃一,全軍高低,皆日夜枕戈待旦,常思君恩深重,求報國以效。而竊據南都之偽帝叛賊,仍然冥頑不化、賊焰囂炙,直惹人髮指。兵法有雲,士氣可鼓而不成泄,故臣盧惶恐,乞征期以降,而安全軍之心,此皇上之聖明也……”
一個無可袒護的究竟是,大清王朝的家底實在是太薄弱了!
這些蒙前人想要回家,就得穿過關寧軍占有的地盤,不過既然吳襄和祖大壽這兩個聞名牆頭草,連跟喪家之犬的女真八旗都不肯撕破臉,天然也不會跟這些一心回家的蒙古馬隊死磕。以是,在跟關寧軍還價還價一番,商定了買路錢的數額以後,這些蒙前人便順利通過了長城關隘,回到科爾沁草原上冬眠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