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第461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下)[第3頁/共6頁]
這場慘烈的都會攻防戰,一共持續了整整五天五夜。待到新任大清濟南知府吊頸他殺,府衙屋頂上的最後一麵旗號被砍倒之時,全部濟南城已是各處殘牆瓦礫、到處焦痕濃煙,七零八落的屍首堆滿了街道,其場景的確好像天國。而陳新大帥在破城以後的大清理,更是讓剩下的地主縉紳也多數被吊上了樹丫。
特彆是以科爾沁部落為首的東蒙古救兵,在確認了大清已經儘失遼東故地,連北京也換了仆人,八旗殘部被困在中原進退兩難以後,本來隨駕駐紮在濟南郊野的兩萬東蒙古救兵,立即扯掉了大清的旗號,冇跟皇太極打一聲號召,就判定撕毀了盟約,拔營分開,籌辦跳出中原的這副爛攤子,敏捷返回草原故鄉。
跟任何遊牧民族的蠻夷可汗一樣,在眼下這類時候,皇太極也不會太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第一百五十二章、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下)
※※※※※※※※※※※※※※※※※※※※※※※※※
不管如何說,東蒙古聯盟部落的個人叛離,還是給了本來就風雨飄搖的大清朝廷以沉重一擊。連帶著漢軍旗和蒙軍旗也有些不穩起來,很快就呈現了零散的開小差流亡征象。此中一部分流亡者在山東當場當了山賊匪賊,另一部分流亡者則在關寧軍那邊找到了新事情――滿清的漢軍旗當中,有很多人本來就是被俘的關寧軍改編而來。一樣在關寧軍的體例裡,也有很多蒙古騎手的崗亭。
另一方麵,兗州府這片地盤相對比較平坦肥饒,出產也還算敷裕,氣候前提比擬於濕熱的兩淮一帶,也更合適八旌旗民居住。眼下方纔完整落空了遼東故鄉,並且被擯除著一起流浪的滿洲八旗,能夠在這片地盤建立一個落腳點療攝生息,同時窺視著北方的動靜,等候下一次捲土重來的機遇。
這些蒙前人想要回家,就得穿過關寧軍占有的地盤,不過既然吳襄和祖大壽這兩個聞名牆頭草,連跟喪家之犬的女真八旗都不肯撕破臉,天然也不會跟這些一心回家的蒙古馬隊死磕。以是,在跟關寧軍還價還價一番,商定了買路錢的數額以後,這些蒙前人便順利通過了長城關隘,回到科爾沁草原上冬眠了下來。
以是,儘快籌集軍餉和糧秣,乃是本朝的當務之急,朕聽聞這兗州曲阜的衍聖公府乃是千年世家,曆朝曆代尊享不移的繁華朱門,半個兗州府都是他家的田畝。因為曲阜縣城不在運河邊,之前的戰事也冇打到那邊去,以是想必現在的衍聖公府上,必然積儲頗多。因而朕就籌辦帶兵疇昔,向衍聖公借些賦稅用用。你也是讀聖賢書的,熟諳那套讀書人的禮節,就先去衍聖公府上知會一聲,替朕打個前站如何?”
――固然科爾沁部落這類落井下石的做法,彷彿有些不近情麵,或者說是背信棄義,但在環境嚴格的草原上,儲存法則一貫就是這般的弱肉強食。隻要充足強大的霸主,才氣獲得浩繁小部落的臣服和儘忠,但願獲得強者庇護和分享好處。反過來講,任何強者一旦暴露了頹勢,接下來的運氣就鐵定是眾叛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