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第一奸臣 - 第四百零五章 潼關

第四百零五章 潼關[第2頁/共3頁]

“現現在清軍是如何安插防備的呢?”趙銘道直接問向了曹化聞。

趙銘道聽了這些話,不由的笑了,不管是平西藩兵還是陝西綠營,他們的親眷都在本身的手裡,固然這些人一定敢叛變清廷,但有一點,他們也不敢招惹魏王趙銘道,以是兩邊之間不竭有資訊來往、

這些烽燧多的能守二百餘,少的隻要七八十,守軍多是綠營,固然有鳥銃等火器,但炮火未幾,攻打起來倒是不那麼困難。”

這就是潼關天險,北有黃河,南有麟趾塬,城牆的扶植依山靠水,就算四周圍城都冇法展開,而遵循曹化聞窺伺來的動靜,清軍已經大範圍從河南運輸糧食品資援助潼關,而潼關城內乃至另有一千多畝耕地,圍城也一定能破。

“可清軍兵力很多,南門、東門都不被我們節製,如有兵馬來援,如何是好?”趙銘道問。

麟趾塬,處所就如它的名字一樣,形如麟趾,那兩百丈高的麟趾塬全都是厚厚的黃土,被雨水沖刷構成了大大小小的溝壑,因為南麵秦嶺北麵黃河,地形是南高北低,以是溝壑都是南北走向,這和丘陵的緩坡還分歧,那些沖刷出來的溝壑如同絕壁峭壁普通,垂直高低,刀削斧劈,很難攀爬,少量的門路也是極其狹小,不好通行。

趙銘道略略點頭:“曹將軍,你以為潼關可破否?何時能破?”

而平西藩首要防備城牆,陝西綠營賣力禁溝的十二連城,而統統調派到十二連城的軍隊都有滿洲兵卒監軍,而當初撤退時候,陝西綠營的一些家眷,特彆是當時住在西安城裡的家眷全都撤離,這些家眷則被濟爾哈朗派兵護送去了洛陽。

黃河自秦晉峽穀流出以後,進入了相對陡峭的渭水-汾河穀地,這一段的黃河兩岸,西是關中平原,東是臨汾盆地,都是沃野千裡,而被秦嶺隔絕以後,黃河來了一個九十度大轉彎,直接轉向東方,由晉豫峽穀出來中原。

固然說潼關卡在黃河與秦嶺之間,但是潼關的防備卻與秦嶺乾係不大。漢朝潼關位於黃河南岸的麟趾塬上,但是跟著黃河不竭的下切,塬下也呈現了相同東西的門路,是以唐朝開端潼關就在麟趾塬與黃河之間,在大明初年,建立潼關衛,萬曆朝停止整修,有了現在的模樣。

這峽穀位於山西中條山和河南境內秦嶺、崤山之間,中間有一條東西向的千年大道,崤函古道,連同關中與中原,而峽穀東西各有一個關隘,鎖住了這條大道,東麵是函穀關西麵就是潼關,而潼關就位於黃河轉彎與秦嶺之間,極其險要。

曹化聞說道:“潼關固然號稱三省鎖鑰,關中天險,但那都是舊期間的事了,卑職覺得,潼關在我大明火器新軍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