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 姑蘇時報[第1頁/共5頁]
在翁弘農看來,蔡國熙蔡兵憲對他翁家還是很有好感的。他卻不曉得,這類“好感”之下,埋冇著多麼大的討厭。
曹光久是以承諾下來,模糊間已經嗅到了翁家兄弟要惹事的氣味。他最不怕事,最好天下大亂,才氣渾水摸魚。因而一篇文辭鋒利,立意高潔的社論是以出爐。還分外附送了一些含沙射影,將鋒芒指向鬆江徐華亭的內容,叫翁氏兄弟看得暢快淋漓,大感覺物超所值這也就是薑百裡拿到的那篇。
翁弘農咧嘴笑道:“就照這個大旨寫吧。”
翁氏在姑蘇是有頭有臉的豪族,家裡該有的都有,天然也有刻書坊。翁弘濟又從南京找了幾個老工匠,調製水墨,雕版刻字。再尋了兩個秀才編緝,這麼一份旨在規戒弊端的《姑蘇時報》就輕而易舉地炮製了出來。
“他又不是官家,本來就是民啊。”翁弘濟暗道:如果這也成了罪行,我們家如何辦?
曹光久是以便承諾了下來,很快就帶著家人搬進了翁家送的宅院,正式主持《姑蘇時報》。
翁弘農持續道:“第二便是各種話本,真是無趣。聽人說唱也就罷了。落在筆墨上,看著既累,又乾巴巴的冇有興趣。”他頓了頓,道:“最首要的是這副刊上的文章。且不說那些商旅動靜,不過就是水牌罷了。也不說阿誰仲裁會的判書。最為首要的是那些士紳發在上麵的文章。這些文章有遊冶的詩文,有練筆的習作。當然不錯,可都比不上他們對處所瑣事的批評。”
本來是要跟那《曲苑雜譚》罵仗。
曹光久端坐在官帽椅上,目不斜視,很久方纔緩緩道:“無功不受祿,不知翁私有甚麼要學見效力的。”
“我們也這麼乾?”翁弘濟摸索道。
翁弘濟兩腿有些發軟,就像是在萬丈深淵的邊沿,略一低頭就頭暈目炫,彷彿要跌下去普通。
“這纔是真正能夠擺佈公論,乃至移風易俗的東西。”翁弘農說著,重重敲了敲桌子,好叫本身的話聽起來更加有氣勢。他研討了這麼幾天,好不輕易找到了這個訣竅,就彷彿是從沙礫當中刨出了一塊金子,對勁之情溢於言表。
略過了些光陰,很多窮措多數曉得了寫文章另有銀子拿,紛繁托門路給曹光久遞稿子,潤筆越開越低,最後乃至到了百字五文錢的程度這就跟在城隍廟給人代寫手劄一個代價,實在低不下去了。即便如此,稿子也是源源不竭,各種規戒弊端的內容都有,眼看著《姑蘇時報》就能跟《曲苑雜譚》一樣,從五日刊變成日刊了。
求保舉票,求月票~!
“從版麵上看有些薄弱。”翁弘農拿了小樣,感覺不如《曲苑雜譚》豐富。現在這份隻要社論的《姑蘇時報》更像是揭帖,特彆像那種趁著半夜無人悄悄投入人家家裡的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