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去遼陽[第1頁/共3頁]
當然這裡還牽涉一些其他題目,比如挖鐵礦的時候,以現有前提明顯不成能如後代那樣挖得極深,隻能挖一些露天礦和淺層礦,這就大大限定了鐵礦產能的進步。
也就是說,一旦光複了遼河河套,蒙前人還想像此次遼南之戰一樣都已經殺到東昌堡以北才被髮明,那就底子不成能了,能夠大大進步遼東要地的計謀縱深。
不過察哈爾部因為離得稍遠,有戰役一段時候的底氣,而炒花部卻一定,高務實對光複遼河河套還是很有興趣的。
至於遼東的當務之急,一方麵是高務實本身想要做的夯實遼東根底,另一方麵則是大明朝廷存眷的核心——東製。
現在的鞍山也有築城,不過城池很小,放在中原大抵也就一個下縣的程度。這裡的駐軍也很有限,隻要定遼左衛留在此地的一個百戶所,的確不值一提。
雖說援朝一戰打得幾次並不是出在明軍的戰役力比不上日軍,而是出在一開端的輕敵,以及厥後的後勤保障一塌胡塗等啟事,但在高務實的一貫思惟下,後勤保障本身也是戰役力的首要構成部分,後勤保障倒黴,那就是戰役力出缺點,以是這一塊的短板要提早補上。
特彆是後者,更是關頭——派李成梁去應當是最好挑選,贏的概率極大,但高務實不大想選。
本身大明一方倒也不是為了節流那點糧草,而是從遼東運糧去朝鮮相稱不便利——遼東東部本身就是大片的山林,再加上朝鮮北部也是山區,運輸耗損龐大,本來就是應當製止的。
京華鞍山鐵礦、京華鞍山兵工廠甚麼的,現在能夠開端派人來鞍山勘察和選址了。
如此看來,單搞鞍山鐵礦和兵工廠是不敷的,關頭還是要把遼東的根柢夯實,要能經得起耗損戰的磨練才行。
不過話又說返來,明軍當時的後勤保障最糟糕的方麵,實在並不是軍器物質不敷,而是糧餉供應時斷時續。這裡頭有朝鮮朝廷很大的任務——按照一開端說好的,朝鮮方麵是要為明軍就近供應糧草的,而實際上朝鮮局麵當時已經完整失控,朝鮮朝廷底子把握不住處所,如何供應糧草?
現在的題目在於,炒花部的殘剩氣力到底如何,以及該派誰去打。
不過,因為漠南大戰和遼南之戰持續發作,大明朝廷現在必定是拿不出錢來立即鞭策對察哈爾的戰役的,這件事起碼要拖到來歲春季。
西懷東製這個由高拱定下的國策,現在已經完成了一半以上,眼下土默特歸附,而察哈爾氣力受損,的確是大明的好機遇。
當然與此同時,最好能研討一下通過海運彌補援朝雄師的可行性。
現在,大明和察哈爾部臨時都隻能戰役一段時候,看誰規複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