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024章 去遼陽

第1024章 去遼陽[第2頁/共3頁]

重感冒中,一整天腦袋如墜雲端,不斷的犯困,難……(不發熱,勿慮)

雖說援朝一戰打得幾次並不是出在明軍的戰役力比不上日軍,而是出在一開端的輕敵,以及厥後的後勤保障一塌胡塗等啟事,但在高務實的一貫思惟下,後勤保障本身也是戰役力的首要構成部分,後勤保障倒黴,那就是戰役力出缺點,以是這一塊的短板要提早補上。

特彆是後者,更是關頭——派李成梁去應當是最好挑選,贏的概率極大,但高務實不大想選。

京華具有開平,煤炭是必定不缺的,但鐵礦石則一定,雖說現在看來不缺,但那是因為目前的鋼鐵供應首要以軍事方麵為主,實際上如果敞開向民用方麵供應,這年代的鐵成品幾近永久是供不該求——因為產能就那麼大。

如此看來,單搞鞍山鐵礦和兵工廠是不敷的,關頭還是要把遼東的根柢夯實,要能經得起耗損戰的磨練才行。

那就對得上了,這個鞍山就是影象中的阿誰鞍山。

高務實在鞍山遲誤了一天工夫,四下檢察了一下,又找人問過本地百姓,確認本地官方常常會撿到鐵礦石、岫岩玉等,特彆是岫岩玉,鞍山城雖小,卻有十幾個玉雕作坊。

並且這個環境一向到援朝一戰結束都冇能全數處理,乃至於明軍在朝鮮不竭地搞添油戰術,兵力最多的時候也隻要約七萬人,遠遜於日軍兵力。而日軍方麵,因為是操縱海運彌補,並且作為侵犯者,在占據區能夠隨便搜刮,反倒是糧草相對充沛。

明顯,他不是對鞍山馬驛有興趣,而隻是對鞍山這個處統統興趣。

不過,因為漠南大戰和遼南之戰持續發作,大明朝廷現在必定是拿不出錢來立即鞭策對察哈爾的戰役的,這件事起碼要拖到來歲春季。

總兵不可,副總兵呢?現在副總兵空缺,李成梁已經上疏保舉了祖承訓,但薊遼總督和遼東巡撫也是有保舉權的,隻是這兩個位置方纔換人,以是朝廷籌算再等一等。

而察哈爾方麵現在應當也冇不足力再出來攪風攪雨了。

至於遼東的當務之急,一方麵是高務實本身想要做的夯實遼東根底,另一方麵則是大明朝廷存眷的核心——東製。

本來高務實是籌算不走陸路,改走大遼河、太子河水係的水路去遼陽的,但厥後傳聞要路過鞍山馬驛,他就竄改了主張,還是挑選走陸路。

不過話又說返來,明軍當時的後勤保障最糟糕的方麵,實在並不是軍器物質不敷,而是糧餉供應時斷時續。這裡頭有朝鮮朝廷很大的任務——按照一開端說好的,朝鮮方麵是要為明軍就近供應糧草的,而實際上朝鮮局麵當時已經完整失控,朝鮮朝廷底子把握不住處所,如何供應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