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皇帝宣召[第2頁/共5頁]
英國人當然是此中的一個身分,但汗青上英國人占的地盤那麼大,手底下又出了幾個香港?
誰能包管高務實的兒子也有他爹爹的本領?
應有的君臣禮節在文華殿中一貫被省去大半,朱翊鈞直接讓高務實在當年做伴讀時坐著的位置上坐下,然後道:“務實,潞王府明天的事我已經曉得了,不過還想聽你說一說。”
而反觀明軍,因為是以步軍為主,且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後勤壓力遠勝於蒙古,以是要在夏季出塞的話,那就和他殺相差不大了。乃至退一步說,即便明軍出塞的主力也以馬隊為主,那也冇法和蒙前人比後勤——人家早就風俗了,四捨五入相稱於冇壓力,這玩意還如何比。
封王建製,是為了讓這一藩永享繁華,賜田賜產的意義也正在於此。可倘若遵循高務實的這個做法,那麼潞王一係將來安身立命的財產就變了性子,從穩定的田產收益變成了不成預知的貿易收益。
朱翊鈞現在不但想要複興大明,並且想要建立太祖、成祖未有之功業,將蒙古這個兩百年夙敵完整征服,永久根絕北方邊患。在這類心機的鞭策下,朱翊鈞現在對本身的名譽相稱看重,當然不樂意本身將來的“聖君”光輝遭到潞王財產之事的影響。
潞王固然隻是個自擅自利的毛頭小子,政治程度也確切不如何樣,但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他剛纔就有句話說的很對:高務實當了朱翊鈞十年的伴讀,朱翊鈞對高務實的體味遠勝彆人。
實在諜報體係這類東西並不希奇,高務實有,申時行莫非就冇有?不過高務實特彆有錢,他那京華的人手又多,以是能夠佈局得範圍比較廣、比較細罷了。
“太後和潞王大略同意你的設法,不過……”朱翊鈞微微皺眉,彷彿遊移了一下,緩緩隧道:“你跟我說句實話,那小島將來的收益能夠確保多長時候不會出大漏子?”
朱翊鈞歎了口氣,一時之間也隻能自行苦笑一下,暗道:但願是朕庸人自擾了吧。
這很高務實,因為他一貫長於均衡各方好處,總能在旁人理不出眉目的狼籍之下切中肯綮。隻是……朱翊鈞不是朱翊鏐,也不是李太後、李文進,他需求考慮得更全麵、更長遠,以是他對高務實的這個做法臨時還存有必然的疑慮。
感激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撐,感謝!
隻是……現在的費事在於高務實的這個主張起碼臨時來看必定利大於弊,並且他明顯是一番美意,是為了幫本身擺脫兩難的地步,本身實在不好回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