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章 南察風波(四十)兩疑[第4頁/共5頁]
南京平時是設立一個守備的,作為替天子看管南京的存在,南京守備大部分都是王公大臣,此中絕大多數時候由魏國公出任。而由守備、參讚、內守備等官構成的守備廳集會,則是南京最高權力地點。
申時行給南京方麵的心學派高官再次寫信,提示他們不要隻顧著本身寫自陳,還要多存眷部下的心學派僚屬,起碼在給他們的考語上必然要往好了寫,同時也要在其他各個方麵重視“庇護乾部”。
不過比及洪武十一年,朱元璋顛末沉思熟慮以後以為,大梁也就是開封因為地理位置是四戰之地,並分歧適成為都城,但朱元璋從未放棄過尋覓新的都城,他的目標有三個:“洛陽、西安、北平”。這三個都會各有上風,不過朱元璋還冇來得及做好決定就駕崩了。
其次,江南風災固然必定會對經濟形成喪失,可江南糧稅早就不依靠江南自產的糧食了,江南諸省本身都要從湖廣買糧,這江南風災如何影響糧稅?湖廣糧稅也歸南京戶部管,但湖廣又冇風災,更不成能影響。
特彆是,南京方麵客歲征收的稅額還不達標,少了七萬三千多兩銀子,來由則是客歲春夏之交蒙受了風災,影響了浙江等地的收成。
王錫爵當時人在姑蘇,天然很清楚這件事是瞎扯。風災倒是真的,形成的影響也的確是有,但是這事和征收糧稅稅款實際上並冇有太多的乾係。
朱棣身後,明仁宗朱高熾一度想要遷都回到南京,厥後明宣宗及時叫停,今後北京的職位纔開端安定。
朱元璋起兵之時就對南京的上風非常清楚,他前期的謀臣馮國用就曾建議朱元璋先定金陵,曾向朱元璋建議:“金陵龍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覺得底子。然後四出撻伐,倡仁義,收民氣,勿貪後代財寶,天下不敷定也”。
緊接著又寫信給南京戶部中的相乾官員,也讓他們立即查賬,把該“平”的賬目從速填平,每一條出入都得了了清楚,起碼看起來如果冇有題目的。
換句話說,南京戶部說少收了七萬多兩稅銀是因為風災,這個來由起首在法理上就站不住腳。
因為當時江浙的經濟上風冠絕南邊,以是占有南京就即是具有了江浙的財產根底,是以朱元璋也能夠在處於四戰之地的環境下流刃不足,掃平了陳友諒、張士誠,進而北伐中原。
現在高務實做了戶部尚書,遵循王錫爵對他的察看體味來看,這位高司徒對於稅收題目格外剛強,很難信賴他會放心南京戶部本身搞這一套。
申時行與王錫爵白天的簡樸會晤冇有達成分歧觀點,或者應當說兩人都冇法精確鑒定高務實在本次京察中的實際目標。
北京六部內裡吏部尚書被稱為“天官”,能夠把握四品以下官員的升遷任免,對於更初級官員的任免、調劑,天官也有極強的建議權。但是南京六部內裡則以南京兵部最強,能夠把握南京地區統統的軍隊練習和守備軍費,也就是說南京兵部尚書在關頭時候能夠變更軍隊援助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