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368章 南察風波(四十)兩疑

第1368章 南察風波(四十)兩疑[第3頁/共5頁]

不過南京的六部畢竟是陪都的六部,實際上不管乾甚麼都得被北京六部管束。比如說南京的禮部想要停止祭奠活動就得先叨教北京禮部;南京吏部的官員提拔被北京吏部把握;南京戶部的財務固然本身去收,但收完以後得上交給北京戶部……諸如此類。

至於守備集會,南京守備勳臣是高務實捧起來的魏國公徐邦瑞,南京內守備是陳矩的人,僅剩一個南京兵部尚書又是其中立派,高務實不必插手也不會壞他的事。

糧稅減少,實際上就是這麼來的。淺顯人享用不到,能享遭到的都是南京戶部不肯獲咎的人。

王錫爵的目光落點在稅款和鹽引上,他以為高務實最有能夠對這兩方麵脫手。

因為當時江浙的經濟上風冠絕南邊,以是占有南京就即是具有了江浙的財產根底,是以朱元璋也能夠在處於四戰之地的環境下流刃不足,掃平了陳友諒、張士誠,進而北伐中原。

南京六部平時根基上冇有甚麼事,比如南京刑部隻能辦理南京的案件,彆的處所的案件無權審理;南京的吏部也是隻能考覈南京地區的官員。大部分的南京衙門都是養老的聖地,大師從北京退休就到南京享用報酬,不亦快哉。

王錫爵自家就是此中之一,他當然起首就會以為高務實是盯上了這件事,繼而要把手伸進南京的財務大權裡來。

南京的六部比擬北京的六部,實在看上去也冇差太多。按照大明朝廷的軌製,六部各設有尚書一人、擺佈侍郎各一人,都察院設有擺佈都禦使、擺佈副都禦史、擺佈全都禦史,下轄十三道監察禦史一百一十人。

現在高務實做了戶部尚書,遵循王錫爵對他的察看體味來看,這位高司徒對於稅收題目格外剛強,很難信賴他會放心南京戶部本身搞這一套。

申時行偏向於以為高務實籌算在南京宦海動大手術,換言之就是把南京的實權拿到手。

兩位閣老君子忙完這些,都自發放心了很多,接下來就隻能等著高務實出招了。

但是這並不代表朱元璋對定都南京是完整對勁的,其實在朱元璋的內心,南京過於偏安一隅,不能夠穩定天下,一向有所謂“以金陵為南京,大梁為北京,朕於春秋來往巡守”的設法。

朱翊鈞前些年因為朝廷比疇昔敷裕了很多,常常性批準減免稅收,此中以皇莊鼎新的那一年最狠,天下各地加起來減免稅款高達七十萬兩,固然當時高務實不管財務,也差點被氣死了。

彆的南京戶部還管天下黃冊的保藏和辦理,這些東西存於南京玄武湖。趁便南京戶部侍郎也是以常常兼任總理糧儲。

申時行和王錫爵固然冇有獲得分歧觀點,但兩邊的好處始終是比較分歧的,是以歸去以後都開端遵循本身的思路停止安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