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402章 財權之爭

第1402章 財權之爭[第1頁/共5頁]

而工部的事情範圍非常廣,宮殿的修建保護、城牆的修建保護、運河的開鑿保護、門路的扶植保護、皇陵的修建保護等等,這些都歸工部辦理。乃至就連鐵礦、金礦的開辟(朝廷官營的),也歸工部辦理。

比擬禮部動不動就搞“無窮拔高”,刑部方麵的表示就很有“法度”。冇講甚麼大事理,也不談甚麼財權到底該歸誰,刑部尚書舒化一本端莊地呈上了刑部的出入冊,並且主動供應明細:把刑部客歲的什物稅直接抵扣部分除外,刑部整年終究虧空為七萬五仟六佰四十七兩三錢四分白銀。

有了大範圍的屯田,才氣夠保持在天下範圍內數量龐大的軍隊。這也使得明朝製止呈現宋朝期間積貧積弱的局麵。畢竟當時的大明還在不竭對蒙古、東北、西南、西北用兵,如果冇有龐大的處所軍隊,這是冇法停止的。

兵部之以是在丟了這麼大一筆支出的環境下還能壓抑內部不表達反對定見,一個最底子的啟事就在於高務實給出了一個承諾:財權既然上交戶部,則兵部對各地衛所的開支任務也就一併移交戶部了。

但是,如果從實際“利潤”來講,其他機構都不如工部。就連吏部和戶部如許的關鍵部分,在這方麵也不如工部。因為工部的事情範圍很廣,並且都牽涉到钜額利潤。

這些都是利潤很大的項目,每個工程下來都是很多的支出。工部主抓這些工程,不管是那些大販子還是處所衙門都離不完工部的審批。比如處所官想維修城牆,如果冇有工部的考覈,底子就不能完工。

同時舒部堂還很當真賣力地說:早前有很多虧空已經成了死賬,連借主都找不到了,以是這些算是能夠認賬的部分。不過即便去掉這些,戶部也想要接過刑部財權,也必須先幫刑部彌補一共二十七萬四千多兩銀子的虧空再說。

至於你問刑部積年一共虧空多少?舒部堂的賬目算得很清楚,把從永樂年間(呈現北京刑部開端算)直到萬曆十四年的賬十足拿了出來,合計虧空六十四萬多兩。

而此時朝廷因為有充足的軍屯作為根柢,也能夠比較順利地跟上,占有並開辟那些本來的土司領地。這統統的先決前提實在都是軍屯帶來的。

戶部本身不算,現在吏部和兵部也算是穩住了,題目就出在其他三部之上。

換句話說,以往衛所發不下軍餉,本地軍官也好、士卒也罷,罵的都是兵部,而將來如果還呈現這類環境,他們就該罵戶部了。

科考不消說,大明對科舉測驗的正視恐怕能算曆代之冠,考生的很多支出都是朝廷賣力的。比如說,哪怕在《紓驛路疏》履行以後,鄉試、會試考生趕考都是能夠免費利用驛站的,驛站遵循標準供應給考生留宿、差旅等辦事,而這筆錢終究歸禮部走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