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531章 年前(上)

第1531章 年前(上)[第1頁/共5頁]

PS:又到月尾了,有月票的朋友不要華侈,投誰都能夠。

言歸正傳,兩署十三司中除了兩位侍郎和各司正副主官以外,其他詳細賣力辦事的官員清一色由舉人身份的候補官員充當,根基都是八九品的小官。

不過在高務實安定了此次兵變以後,天子乾脆把財務事情交給他來辦。讓他乾財務,當然不是讓他反對這個國策,而恰是讓他更好的履行這個國策。

遵循他的設法,當前玉米的代價固然比米、麥便宜,但便宜得也有限,應當還是占了“吃新奇”的光。隻要持續擴大玉米蒔植,等總產量上來了,這東西的代價必定要隨之降落,成為一種商品性不如維穩性首要的糧產品。

昔年永樂朝,成祖五伐漠北時,以那樣薄弱的國力也要停止戰前儲備,何況當前?更何況此番大明還不是以擯除察哈爾蒙前報酬目標,而是要直接連鍋端,這需求儲備的力量明顯會更多。

話雖如此,六部、都察院以及大理寺之類的衙門真如果連辦公經費都不敷,必定到時候也能去找天子申述,隻不過這事一來丟臉,二來也顯得堂上官才氣不敷,大師必定是不樂意產生這一幕的。

高務實作為他的衣缽擔當者,天然要把很多鼎新持續推動下去,但與後代搞鼎新一樣,鼎新老是會由淺水區進入深水區的。

但是對於大明而言,另有更費事的事:精飼料當然代價貴,但如果吃草,也需求更多的馬場才行——前者還能費錢處理,後者反而是更大的題目,因為大明的馬場並未幾。

這當然是個很務實的觀點,春闈每三年纔有一次(除非開恩科),固然中試人數並不牢固,但凡是一次也就三百人擺佈,均勻來講每年能“當官”的隻要一百人。

推動要有序,是指鼎新的推動要有打算,不能自覺。鼎新必然要曉得先做甚麼後做甚麼,先做的事情要能給後做的事情供應根本。

兵部這邊的環境則費事一些,因為相較於客歲和本年,他們為來歲做出的財務預算進步了實在很多,梁夢龍親身帶著四位侍郎中的三位同來,便是讓三位侍郎彆離申明——戎政侍郎不必來,因為京營現在是出產扶植兵團賣力出錢著力,戶部不插手那一茬。

歸正遼東鹽堿地太多,那些地種糧食的產量實在讓人頭大,而北海道水稻方麵的推動事情固然正在加快,卻水稻這類精糧的蒔植難度更高,也冇有玉米推行起來輕易。

也就是說,朝廷餵馬固然能夠用玉米,而玉米本身也極其合適餵馬,但統統的這統統都需求費錢,得從玉米地統統者手中采辦才行。

大多數玉米地的三年免征之期都還冇過,兵部要用玉米餵馬,就不得不撥付更多的銀子,而兵部本身也冇剩下甚麼財權了,統統都得找戶部來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