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532章 年前(下)

第1532章 年前(下)[第1頁/共5頁]

張四維期間結束,到了申時行當政時,京華也已經是大明的財產巨無霸。此時因為南疆和大明實際上打通了貿易(京華是大明的“海內企業”,有權直接貿易,因而南疆地區在貿易上實際相稱於大明本地普通),這導致兩邊貿易來往大增。

其最大的兩項事情成績,一是將商稅征收由北而南推動,突破了南邊商幫耐久不交商稅的格式(或者交極少,比如江南茶稅合計四兩銀子,噗)。

但兵部給出的啟事高務實是認同的,他對邊軍的環境比絕大多數朝臣都體味很多,乃至本身還帶著邊軍打過幾次仗,九邊邊軍的報酬是真的很糟糕,很多軍戶連養家餬口都難。

至目前為止,鹽務題目還是存在,並且看起來還會持續存在起碼數年時候。不過,遼南鹽場固然臨時還冇能完整打亂天下鹽務格式,卻給天子帶去了每年三四十萬兩的龐大收益,倒成了高務實獲得天子承認的又一項事蹟。

在這件事上,天子的支撐很首要,因為鹽場的農場用地靠的是皇家的“麵子”——奉聖意開荒不但享用之前高務實在遼東定下的三年免征政策,開荒以後的稅率也很低。

不過實學派鼎新畢竟還隻要二十年,氪金氪多了以後還是有後遺症的,比如各處都感覺本身需求氪金才氣更強,這時候就很磨練高務實這個戶部尚書的均衡把握了。

大明當前階段的商稅分為兩個部分,一類是國度商稅,一類是處所商稅,但二者之間的軌製還冇有定好——本來高務實籌算鑒戒自後代紅朝的“分稅製”現在還在打算當中,以是目前的大明商稅遵循戶部與處所五五分紅來草草結算。

兵部儘管兵部的事,如何弄錢他們不管,他們儘管要錢,以是事情的處理還得看高務實。

實際上,一年三四十萬兩的收益並不誇大。天子在遼南鹽場與高務實實施五五分紅(這裡有遼東的特彆環境,即軍管地盤算天子的地盤,故天子以鹽園地盤入股),實際上即是說鹽場每年利潤為七十多萬兩。

高務實固然不愛好買地,但他在高家的確是有分到地步的,而在各地買礦山的時候,因為此中有些位於幾個山頭之間的穀地不成能伶仃列出,以是也隻能一併買入。

總的上來講,這個做法也很合適高務實一貫的鼎新思路:以好處指導為主,而不是依靠於行政施壓。

之前多次提到的幾個大項目,如宗室“買斷”、皇陵扶植、戰備儲存、穩固邊關(長城加固和新修炮台、要地棱堡化等)、官員俸祿鼎新(打消折奉,同一發銀)等等,無一不是吃錢的大戶。

不過鹽務題目實在是個老邁難的痼疾,高務實也不敢玩甚麼一刀切——看看大明朝設立了多少個都轉運鹽使司,就曉得題目有多大。要曉得,這每一個“都轉運鹽使”可都是從三品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