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1586章 火中取栗(十四)關白之憂

第1586章 火中取栗(十四)關白之憂[第3頁/共5頁]

和吳國一樣,越國自稱是夏王子少康的後代,西北的秦國與南邊楚國,其王室都自稱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後代。塑造這些汗青,並不是他們吃飽了閒得慌,底子上來講都是為了插手中原大師庭——畢竟擱誰也不想被稱為蠻夷之地,對吧?

南部和北部不一樣,南部的耕地環境團體而言非常好,漢帝國本身就是一個農耕帝國,儒家那一套思惟推行疇昔,搞得非常順利。當然,在這個軍事擴大和文明推行的過程中,塑造‘汗青影象’這個傳家寶天然是少不了的。

感激書友“雲覆月雨”的月票支撐,感謝!

我先說春秋戰國期間,中原邊沿的第一次嚴峻調劑。吳、越位於中原的東南邊,楚在南邊,秦在西方,這些地區本來不屬於最早的‘中原’,如何能插手中原、為何插手了中原呢?這就要說到一個首要的體例,那就是塑造‘汗青影象’。詳細來講,就是尋覓一個‘中原先人傳說’。

“哦……這話彷彿很有事理,就像繪製中國輿圖,我必定得先把天下框架畫好,接下來纔好畫各個省分。”

“嘶……”劉馨俄然做出一個“俄然想到”的吸氣行動,睜大眼睛道:“你說的這個‘塑造汗青’,讓我俄然想起一個國度。”

漢朝是當代中原邊沿的第二次嚴峻調劑。直到宋朝,乃至我朝(高務實這裡指明朝)期間,當代中國人對中原的設想,仍然是漢朝打造的阿誰版本——頂多是2.0或者3.0,進級了一點或者加強了一點,但大抵上冇有太多竄改。

收羅完成以後,被網出來的群體都是‘我族’,是‘中原’。網以外的群體那天然就是‘非我族類’了,網中的‘我族’還給他們起了很多刺耳的名字,如蠻、夷、戎、狄、胡等等。東方各國,不但通過‘中原’觀點強化相互乾係,並且把‘內中原,外蠻夷’落實在行動上——比如說誇大對周天子的尊奉。

我同意成田家提出的聯婚,一樣也考慮了這一點,即加強與日本部分高層人士的聯絡,在日本統治階層內部拔擢親華派權勢,讓他們開端主動思慮如何‘塑造汗青,插手中原’。這就比我單單去搞軍事征服要輕鬆多了,效力也更加強大和長久。

比如吳國,它為了插手中原大師庭,誣捏了‘太伯奔吳’的傳說。這個故事大抵內容是,周人先祖周太王有三個兒子,宗子太伯,次子仲雍,小兒子季曆。周太王發明,小兒子季曆之子姬昌聰明早慧,太王非常愛好,想傳位給姬昌。但按照傳統,應當是宗子太伯繼位。

吳國那麼想插手中原大師庭,是因為麵對實際的威脅,那就是與本身國土交界的楚國。楚國在中原這些諸侯國看來,一向以來就是‘南蠻之地’,以是吳國感覺如果本身能插手中原,那就是有了幫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