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戰後波瀾(八)禦前會議[第2頁/共5頁]
但是高務實此時如果因為功高難賞,天子又不肯把他轉成武臣勳貴,那最好的體例當然是讓他破格入閣。但是高務實要入閣,就必然得有人退位讓賢,此時天子會讓誰退下去?很難講。
兵部方麵更是讓人無語問彼蒼,也不曉得如何了,大明各軍俄然都變得忠君愛國起來,這些年除了此次在播州方麵吃了點虧,其他竟然都無一例外埠大獲全勝,的確見了鬼。而播州這兩場小敗固然震驚朝廷,但偏巧都產生在高務實出塞以後,如何也賴不到他頭上去。
這戶部、兵部權力固然不小,但都屬於一不謹慎就會整出大費事的衙門,屬於出成績不易,捅婁子常見的爛盤,哪像他們節製的禮部、工部如許穩妥?禮部還是停止科舉便是大功一件,工部修個陵也好、創新三大殿也罷,隨隨便便都是功績,並且另有充足的油水可撈。
“呃,啊,你是說……”申時行也一下子明悟起來,一樣麵前一亮,目光炯炯隧道:“元馭兄的意義是,我們不但不禁止他,反而應當適時竄改對抗戰略,乾脆藉此機遇將他送得更高,最好是‘扶搖而上者九萬裡’?”
現在的內閣排位是如許的:中極殿大學士申時行、建極殿大學士許國、文華殿大學士吳兌、武英殿大學士王家屏、文淵閣大學士王錫爵、東閣大學士梁夢龍。
心學派這邊天然是申時行和王錫爵兩位,但申時行是首輔,明顯有分外的“加成”。並且他們的上風還不止如此,因為從春秋來看他們上風更大:申時行五十八歲,許國六十六歲,吳兌六十六歲,王家屏五十六歲,王錫爵五十九歲,梁夢龍六十六歲。[注:以上皆虛歲。]
申時行憂愁道:“那我等便一向坐視不睬,將存亡成敗全交給老天爺麼?元馭兄,我們算個時候賬:高求真得勝返來,主動棄權隻帶五百人回京,這副姿勢之下皇上的犒賞必不成能久懸,是以他入閣這件事隻會從速,不會延緩。
申時行昔日的宰相氣度現在也弱了很多,苦著臉道:“播州楊應龍雖占天時,但天時人和皆不如劉綎,我看他想要取勝也是難上加難。不過幸虧我們也不是非得要他終究能贏,而是隻要打出一場大勝便可。”
有如許的思疑本來就不奇特,李鬆好歹也是在遼東乾了二十年的老資格邊臣,雄師在塞外卻封閉邊關會有甚麼嚴峻結果,他用腳指頭都應當設想得出來,並且也深知這等罪名不是他頂得住的。他曉得結果還敢去做,莫非不是有某些位高權重之人在背後表示攛掇?
以是此事經不得查,一查便能夠露餡。比如李鬆那邊是否儲存了申時行寫給他的信函?如果有,找到這封信,統統就本相明白了。